3月17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涵盖数理天文信息、化学材料能源、地球环境、生命医学等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共有4名九三学社社员团队获此殊荣。九三学社社员、国家天文台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团队联合北京大学、之江实验室和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团队的“FAST精细刻画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宋志棠团队的“新原理开关器件为高性能海量存储提供新方案”,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与赵博团队、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白春礼团队合作“实现超冷三原子分子的量子相干合成”,九三学社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副主委、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贾金锋团队的“实验证实超导态‘分段费米面’”四项成果脱颖而出,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四名社员与四项成果介绍如下:
FAST精细刻画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
快速射电暴(FRB)是宇宙无线电波段最剧烈的爆发现象,是天文领域重大热点前沿之一。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李菂团队联合北京大学、之江实验室和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团队利用FAST发现了世界首例持续活跃的快速射电暴FRB20190520B,通过监测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FRB20201124A获得了迄今为止最大的FRB偏振样本。FAST精细刻画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构建统一图景,为最终揭示快速射电暴起源奠定了观测基础。
“中国天眼”发现重复快速射电暴
李菂简介:
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国家天文台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首席科学家,九三学社社员。提出利用傅立叶变换求解尘埃温度分布的新算法,发现星际氧气分子及多种空间新分子,命名了氢气窄线自吸收(HINSA)的观测分析方法,首次测量HINSA的塞曼效应,以《自然》封面文章形式发表。领导发现FAST首个新脉冲星、首个新快速射电暴 、获取最大快速射电暴事件集合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领导或参与多项国际大型射电新设备的研发,在《自然》《科学》《自然天文》《中国科学》(包括中国科学出版社年度最佳封面文章)等发表期刊论文200余篇,获得授权或受理专利10余项(含美国专利)。
新原理开关器件为高性能海量存储提供新方案
高密度与海量存储是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宋志棠、朱敏团队发明了一种基于单质碲和氮化钛电极界面效应的新型开关器件,综合性能优异,为发展海量存储和近存计算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
新原理开关器件示意图
宋志棠简介:
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九三学社社员,国家万人创新创业领军人オ、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开辟和引领我国相变存储器研究领域,创立八面体基元与三维限定相变理论,与中芯国际、华虹集团、华为、长江存储等密切合作,组建产学研团队,推动我国相变存储器芯片研究的工程化与产业化。组建公司实现PCM芯片、电子级SiO2磨料与IC抛光液成果转化与批量销售。荣获2022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排名第一)、2020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2016年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一)、2019年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4个973、3个02专项等重大项目。在Science、IEDM等期刊和顶级会议发表SCI论文700余篇,出版相变存储器专著两部,授权发明专利500余项。
实现超冷三原子分子的量子相干合成
利用超冷分子来模拟化学反应,可以对复杂系统进行精确、全面研究,而制备超冷三原子分子一直是实验上的巨大挑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赵博团队与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白春礼团队合作,在钠钾基态分子和钾原子混合气中利用射频合成技术首次相干地合成了超冷三原子分子。该研究为超冷化学和量子模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从超冷双原子分子和原子混合气体中利用射频场合成三原子分子的示意图
潘建伟简介: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近代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奥地利科学院外籍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
潘建伟主要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等方面的研究。作为国际上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多光子纠缠操纵等研究方向的系统性创新工作使得量子信息实验研究成为近年来物理学发展最迅速的方向之一。潘建伟及其同事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成果于1999年同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等影响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英国《自然》杂志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其研究成果多次入选《自然》杂志评选的年度重大科学事件、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年度十大科技进展”、英国或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以及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实验证实超导态“分段费米面”
费米面决定了固体材料的电学、光学等多种物理性质,对费米面的人工调控是材料物性调控的重要途径。超导体因为存在能隙而没有费米面。上海交通大学贾金锋、郑浩团队与麻省理工学院傅亮团队合作,设计制备了拓扑绝缘体/超导体异质结体系,实现并观察到了由库珀对动量导致的“分段费米面”。该研究开辟了调控物态、构筑新型拓扑超导的新方法。
超导“分段费米面”
贾金锋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副主委,国家“杰出青年”、教育部“长江学者”。198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92年北京大学物理系获博士学位。先后在日本、美国等重要研究机构工作5年,之后历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低维物理与界面工程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在SCI收录的杂志上发表文章310多篇,其中Science 5篇,Nature Phys. 3篇,Nature Materials 3篇,Phys. Rev. Lett. 30篇,文章被引用17000多次。
(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综合新华社、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等消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