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记者张泉)制造业是国家创造力、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日前,受中共中央委托,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常务副主席邵鸿率调研组赴广东,就“以科技创新引领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优化升级”进行了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调研组认为,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当前,全球制造业产业链正加速重构,我国应抓住机遇,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加快推进制造业产业链优化升级。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制造业发展的根本是创新,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调研组走访了多家实验室、研究院及新型创新平台,深入了解科研进展,考察成果转化情况,听取意见建议。
位于佛山市三龙湾科技城核心区域的季华实验室,针对“卡脖子”关键技术,引进、组建了61个科研团队,目前已沉淀了一批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研制的大功率微波电源、SiC高温外延装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并已实现产业化。
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牵头成立了广东省5G行业应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研究解决5G与行业深度融合的技术问题,会同联盟单位推动形成地铁、港口、医疗等重点行业5G应用标准,目前已推动了130多个5G行业应用典型项目落地应用。
调研组了解到,广东省持续推动重大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已建设22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22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初步形成紧密合作的创新网络,并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组建126家省工程研究中心。
调研组认为,我国应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的引领作用,力争在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群体性突破,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形成共促创新的强大合力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强企业创新至关重要。从深圳到东莞,从佛山到广州,每到一处,调研组都深入企业,详细了解企业的研发投入、创新成果及其对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
拓斯达自主研发多款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家用电器等领域;鸿基创能打造出高水平的膜电极自动化生产线,年产量可满足7万辆燃料电池汽车需求;瀚蓝环境引入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打造了“智慧打车”式餐厨垃圾收运系统……
走访中,调研组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自主创新不断拓展发展空间。调研组认为,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可为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提供强力引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则令传统产业焕发全新活力。
调研组了解到,广东持续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大量企业参与其中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5G、4K/8K超高清、高端打印机、高端电子元器件等领域打破一批“卡脖子”技术瓶颈,部分产品实现国产化替代。
调研组认为,要强化制造业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打造一批能够有效带动、整合产业链供应链的“链主”企业,全面提升产业链创新活力,紧紧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需求,整合力量、协同作战,形成共促创新的强大合力。
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创新环境。
“企业研发经费是否充足?”“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落实了吗?”“能否顺利引进创新人才?”“与其他企业合作是否顺畅?”……调研组格外关心企业的创新环境,每到一处都详细询问有关情况。
调研组了解到,广东省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培育创新型企业并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完善科技金融支持政策,支持科技企业做大做强;深入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全省2021年度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共8.6万家。
调研组认为,要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财税金融、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政策措施,优化技能人才培养、提升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契合度,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调研组还赴辽宁开展了调研。中央统战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部门同志参与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