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九三学社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 邓稼先同志先进事迹宣讲在京举行


1000102465.jpg

2024年6月25日是邓稼先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为更好纪念九三学社先贤、弘扬科学家精神,6月11日上午,九三学社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举行邓稼先同志先进事迹宣讲,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宣讲团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参加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党委书记魏龙出席并致辞。宣讲团副团长许进做了题为“许身国威壮河山——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主题宣讲。宣讲由九三学社中国科学院委员会主委、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春英主持。

1000102466.jpg

丛斌指出,邓稼先作为九三学社社员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生充分体现了爱国、奉献、科学精神,是“许身国威壮河山”、“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相聚在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一起缅怀先贤,汲取力量,对于激励广大社员,特别是作为九三学社社员的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弘扬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发挥科技特色优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助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九三学社的智慧和力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丛斌表示,我们在学习邓稼先同志报国爱国、矢志不移的科学家精神的同时,还要结合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如何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来理解新质生产力?丛斌认为,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劳动者,二是劳动资料,三是劳动对象。其中劳动者是最重要、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新质生产力中的劳动者的建设和发展问题,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提升劳动者创造新质生产力的能力,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政治能力的提升;二是通过提升智力、体力和心理能力,实现业务能力的提升。只有提升劳动者从0到1的创新能力,才能实现劳动工具的不断创新,进而实现我们对客观事物不断的创新性改造,产生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和创新工程。要实现劳动者的发展,就要尽量减少对科技人员的束缚,支持鼓励科技工作者多为企业和需要的单位做好科技服务,使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中释放生产活力、提升新质生产力。

1000102467.jpg

许进运用大量珍贵的资料和事实,动情讲述了邓稼先同志可歌可泣的一生。邓稼先在学生时代历经磨难,坚定科学救国的志向,为民族独立和祖国强盛发奋读书;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困难局面,毅然决然回到祖国怀抱,精忠报国;1958年临危受命,接受核武器理论研究任务,用生命担负起一位核武器理论设计领导者的神圣责任;身患重病,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中国核武器发展计划建议书,进一步奠定了中国的核大国地位。许进表示,邓稼先等我国老一辈科学家所培育践行的“两弹一星”精神,是各种精神的聚合,有不为名不为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有集思广益、共同建设祖国的集体精神,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还有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我们当前战斗在科研一线的九三学社社员要传承他们的精神,以身许国,信念如磐,品行高远,修身自律;追求卓越,勇攀高峰,锐意创新,严谨求实;淡泊名利,计利天下,自觉涵养,心无旁骛。

会上,部分同志围绕邓稼先的科学家特质和家国情怀等方面与许进进行互动交流。宣讲引发现场听众的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作为九三人,要传承弘扬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精神,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1000102558.jpg

宣讲结束后,与会人员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展馆进行参观。

本次宣讲由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社北京市委主办,社中国科学院基层委员会承办,中科院第八支社、第十四支社协办。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组织统战部部长李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纪委书记李伟,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周群英、侯艳华,社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左小兵,以及社中央宣传部、社北京市委机关有关工作人员,社中国科学院基层委领导班子成员及社员代表等百余人参加宣讲会。(文/于泓洋 图/于泓洋 方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