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林(左二)就推动新型储能科技产业发展到企业调研
作为一名扎根科技创新领域30多年的“老兵”,我始终相信,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不应是“物理叠加”,而应产生“化学反应”。过去一年,我坚持把履行岗位责任和委员责任有效结合起来,围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这一核心命题,深入粤港澳大湾区30多家企业、科研院所调研走访,了解企业的创新需求和发展瓶颈,既以科技工作者的专业视角解剖创新梗阻,又以政协委员的担当为产业升级建言献策,努力让实验室的“惊涛骇浪”转化为生产线上的“静水深流”,提交的多件提案、信息获得采用,交出了一份让自己满意的履职答卷。其间有奔波、有忙碌,更有提案建议得到采纳落实的满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与当前科技创新发展需求相比,创新资源分散、产学研协同不足、创新要素在高校院所和企业间双向流动不畅仍是“瓶颈”。在调研中发现,不少企业对投入大、周期长的原始创新“不敢碰”“不愿碰”。
“原创技术投入就像走钢丝,十年磨一剑的风险谁愿扛?”为此,我及时撰写《以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信息,提出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建议让企业担任“链主”,强化科技领军企业“引领者”地位,将高校的“书架”与企业的“货架”贯通,引领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如果说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那么企业家就是创新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主角”。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企业家友好型的营商环境有的地方不尽如人意。基于这样的背景,我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的提案,建议保障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享有平等待遇,营造稳定的政策环境,增强企业家信心。提案内容经媒体报道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新华社客户端转发相关文章,6小时浏览量超100万,总阅读量超150万。
回首2024年履职路,我深感责任重大,也倍感自豪。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将继续为推动构建企业主导的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同频共振的创新生态鼓与呼,让更多科技“盆景”成长为产业“森林”,共同谱写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春天。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5年02月12日第4版。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广州市委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