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刚从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院长卸任的一位70多岁的学者,加入我们学校参与筹建创新创业和组织管理系。在我看来,他青春正当时。”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一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中谈到发展银发经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话题时,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讲了身边的一个例子。
作为一名经济学家,金李为何十分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呢?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3.1亿。人口加速老龄化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让老百姓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所有宏观层面的话题最终落脚点都在老百姓最关切的民生问题上。”金李向记者表示,只有解决了民生问题,才能让经济有持续向前发展的动力。而且民生领域也为科技发展提供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为中国未来GDP的增长提供了巨大动能。
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政协委员金李接受媒体采访。人民政协报记者 田福良 摄影
金李表示,中国人口老龄化背后反映的是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显示的是我国居民平均寿命的延长。不过,人口快速老龄化也给经济社会带来一系列挑战。
“按照现在的健康状况,刚刚退休的老年人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处于活力期,并不是无所作为。”金李表示,目前,60-70岁的“活力老人”群体日益壮大,他们精力充沛、经验丰富,国家应该出台政策,鼓励老有所为,如可以通过建立研发智库、志愿服务等方式,给他们提供更多地发挥余热的机会,挖掘老龄人口红利,在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的同时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
随着年龄的增加,一些老年人会逐渐出现失能失智等问题,金李认为,对这些老人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照护。“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现实生活中,为了照顾失能失智老人,有人被迫提前退休,有人花高价从社会上聘请护工,家庭问题凸显。”
如何破局?金李建议,可以探索建立诸如“时间银行”的志愿服务体系,鼓励相对年轻的“活力老人”进入社区,帮助中重度失能失智状态的老人及其家庭减轻负担,将服务时间储存进“时间银行”,等到自己或家人需要时可进行“提取”,换取对等服务;其次,要通过居家和社区等机构化养老的方式开展集约化老年护理服务,在减轻人力成本的同时提高养老照护的效率。
“重视养老事业发展的同时,也要大力鼓励养老产业发展。”金李表示,在为老年人提供兜底养老服务之外,要通过市场化力量来激发和提升养老行业的活力与质量,让企业进入到养老领域。而且要让养老企业获得合理的利润,这样才能促进养老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进而提高养老产业的规模、提升性价比,从而达到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目标。
“‘银发经济’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产业。在讨论银发经济时,本质上是在探讨一个关乎文明的有温度的命题,我们应该如何优雅地老去?这既包含对生存需求的满足,更包含对精神家园的滋养。”金李对养老问题的思考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