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1962年11月出生,汉族,九三学社社员,安徽行政学院副教授、副处长。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
2019年10月31日,九三学社安徽省委在淮南市凤台县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专题调研。步履匆匆的调研队伍中,有一位安徽九三人熟悉的面孔——九三学社安徽省委委员、安徽行政学院基层委主委徐冬梅。出差前一天她刚刚出院,行李包中瓶瓶罐罐装的都是不离身的抗癌药。与病魔抗争中,她仍在坚持社务工作。
圆梦扶贫
作为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副教授,徐冬梅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萌发了“到农村去”的想法。“作为老师,我讲过农产品贸易,讲过电子商务,应该去农村,把我所学知识的奉献出来,落到实处。农村应该需要我。”
因为身体、年龄等因素,她三次申请驻村扶贫终于如愿。2017年4月,被徐冬梅志愿驻村扶贫的执着所打动,组织上安排她担任阜阳市颍泉区王寨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
当时的王寨村不通自来水,道路尘土飞扬,蚊虫到处飞舞。徐冬梅常常被咬得一身包,可她乐在其中。“当个人理想与组织需求相契合时,那叫幸福!”在王寨村驻村扶贫的日夜,她忍受着身体的疲累,享受着实现梦想的快乐。白天,她骑着一辆二八男式自行车,走村串户,调研村情,足迹遍布全村22个自然村7000亩土地。晚上,她和同事们一起挑灯夜战,为王寨村脱贫寻出路。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们帮助王寨村建起了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光伏电站、就业扶贫车间和电子商务扶贫驿站,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2017年底,王寨村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第三方评估。王寨村全村178户379人顺利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翻了28倍,达到16.8万元,贫困发生率降到2%以下。
无惧病魔
就在为王寨村脱贫工作撸起袖子加油干时,2017年11月徐冬梅在单位例行体检中被查出肺部有恶性肿瘤。此时村子马上就要迎接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还有很多事情要办理。“既然患了病,也不在乎这一个月了,等忙完这段时间再说。”徐冬梅向同事和家人隐瞒了病情,依旧坚守在村里。
在王寨村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后,徐冬梅放下心来,回到了合肥接受手术,此时癌细胞已经感染了淋巴。对于手术和病情,她并非没有担心。手术前,她特意赶回老家蚌埠,看望80多岁的老母亲,对哥哥、姐姐嘱咐几句,却没有如实相告自己的病情。
2018年5月初,徐冬梅完成第四次化疗后软磨硬泡地恳求丈夫、女儿支持她回到王寨村。女儿安安哽噎地说:“妈妈,我理解您。我送您去。”第二天安安长途开车3个多小时,送她回到了王寨村。她给分管扶贫的学校领导发了这样一条微信:“村子还没有出列,我自己不能‘先出列’了。”
心头牵挂
让徐冬梅割舍不下的不仅是扶贫事业,还有亲人般的村民。在她生病、住院期间,村民们经常打电话、发微信说:“你快点好起来吧。我们很想你。” 村支书告诉她:“我们还给你留着你的房间。挺想你的。”
孤儿赫登清经常拿着工作队同志们的手机与她视频。年幼的赫登清跟着年近 80 岁的伯父、伯母生活。徐冬梅知道后就经常在傍晚工作结束以后来到他家,教他背诵唐诗,讲解算术。“徐队长每次来,总会给孩子带衣服、书、零食。有时候还会把孩子带到合肥家里,带他上合肥动物园玩,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 赫登清的伯母满怀感激地说道。贫困户张克江身体残疾,徐冬梅得知情况后隔三差五走访,为他排忧解难。久而久之,张克江脱贫的劲头也足了。
像张克江一样,贫困户吴秀英也对徐冬梅心怀感激。在她无助绝望时,徐冬梅冒着烈日帮她锄地拔草、照料孩子,给了她雪中送炭般的温暖。在徐大姐的帮助下,她在当地找到了一份工作,每月增收千余元,生活又有了希望。
在村民们眼中,她是热情善良的好大姐、好亲人。她总是面带笑容,不知疲倦地帮助着他们。
情系九三
2018年10月,徐冬梅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是当年唯一获此奖项的九三学社社员。九三学社安徽省委在合肥举办徐冬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那天,徐冬梅上午还在医院进行复诊,来不及午休便直奔会场。手上一份报告文稿,修改得密密麻麻。对待社务工作,她一直如此认真。
徐冬梅的同事方铭勇清楚记得2016年5月学院管理发展中心承办了社省委的一个培训班。在培训班开班的前一天夜里,徐冬梅在家不慎跌倒,手臂骨折。在医院打好石膏已是凌晨四五点,她直接去了学院为开班做准备。
去年春节后,徐冬梅第四次化疗后受病毒感染发高烧。“病房里没有医护人员,她吃力地倚靠在床头,在纸上写着什么,衣服都汗湿了。”基层委社员前去探病时看到这一幕。原来,徐冬梅正在结合扶贫的感悟写一篇关于乡村振兴的社情民意信息稿,准备提交社省委参政议政部。
“作为一个九三人,徐冬梅积极履职,任劳任怨。”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专职副主委张腊梅的这句话代表了九三同仁对徐冬梅的一致评价。
身为入社18年的老社员,徐冬梅从未忘记当初入社的初心。怀着这份初心,她总想为九三做点什么,再多做一点。
(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 李国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