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闫生谦:把“熊猫血”无偿献给患者


她叫闫生谦,她一直没有搞明白,父亲为什么给她起了这样一个比较男性化的名字。也许是巧合,生活和工作中的她,既有女性的善良和温婉,也有不让须眉的勇毅和担当。

闫生谦是一名九三学社社员,担任九三学社兰州市红古区主委,还是红古区政协委员、常委。她的不同常人之处,是她的身体里流动着一种稀有血型——“熊猫血”,而她把这宝贵的血液一次次无偿献给了需要的患者,使受助的病患起死回生。

发现自己是熊猫血,她立时惊呆了

发现自己是一个稀有血型者,是在2014年。那年夏天,她参加市红十字会组织开展的爱心献血活动。献血车上,刚检验完血液,工作人员告诉她:“你的血是RH阴性,也叫‘熊猫血’。”

她立时惊呆了:“熊猫血?什么是熊猫血?”

工作人员介绍说,RH阴性血型的人,仅占人口的0.34%,因为这样的血型很稀有,又被称作稀有血、熊猫血。而其中的O型Rh阴性更为稀有,几万人中只有一个,您就在其中。

几万分之一的几率让自己赶上了,让她吃惊不小。等她缓过神来,又问了一句:“这么说,我就不能给别人献血了?”

工作人员笑着说:“恰好相反,如果有像您一样血型的人需要输血,就必须寻找熊猫血人群输血,可是寻找起来很难,因此耽误救治的很多。您可以给这种人献血呀!”

闫生谦听了这一说,稍稍舒了一口气。回到家,她几乎是用很轻松的语气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家人,无偿献血的决心更加坚定了。她说,找我这样的血型不容易,所以我要时刻做好献血的准备。

这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家庭,平时哪里发生自然灾害或是周围人有了困难,一家人从不含糊地伸出援助之手,助人为乐是他们的家风。听她这样说,一家人都能理解她的想法,老公只是提醒了一句:“你可要咨询好医生,掌握好献血的频次。”

第一次献血,并没有成功

知道自己是熊猫血后,闫生谦加入了当地红十字会的一个微信群,网友都是无偿献血的志愿者。而她成了群里最受宠爱和呵护的“大熊猫”,大家都喜欢和她打招呼,给她发一些鲜花、笑脸之类的表情包。从那时起,闫生谦的手机从来没有关过,生怕错过了患者的求助,就像“急救箱”一样随时处于待命状态。

2014年秋天,她的一位同学在群里转发了一条信息,说是兰州陆军总院有一位陇南来的患者,熊猫血型,需要输血。闫生谦看到后,又通过同学联系上了患者的父亲,没有多问就从红古打车赶往兰州市区的医院。

患者是一位正在上高二的学生,名叫李凌银,患的是重型障碍性贫血性肝损伤。但是闫生谦从同学那里获得的信息并不准确,加上走得急,也没有问得十分清楚,到医院才了解到,李凌银并不是熊猫血型,是A型血。显然,献血是献不成了。

闫生谦没有犹豫,立即在志愿者群里联系适合的献血者,很快就有A型血的朋友赶来,李凌银父亲愁云密布的脸慢慢舒展了开来。

看着患者的窘迫状况,闫生谦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临走的时候,她从包里掏出1000元钱,交到李凌银父亲手里,说:“这次出来没做准备,这点钱给孩子添着看病吧!”李凌银父亲感动得直掉眼泪:“我们打老远的地方来看病,人生地不熟的,没想到遇到你这样的好人,真不知道咋感谢你啊!”

话一出口,她竟然被自己感动了

了解闫生谦的人都说,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一个好人。闫生谦的潜意识里还有一种想法:做一个心地善良的好人,固然是自己的本分,但作为一个政协委员,一个民主党派人士,我的一言一行应该比一般人更有影响力,会在更大程度上唤起人们向上、向善的意识。这种向上、向善意识在许多人心里生根发芽,就会产生巨大的正能量,社会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2017年10月的一天晚上,老公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电视屏幕下面忽然滑过一段字幕:七里河区一个开挖工地发生塌方,一位受伤工友急需输血,血型为O型Rh阴性,相同血型者请与医院联系!

老公急忙喊闫生谦来看。老公问:“怎么办?”闫生谦一边打电话,一边穿衣出门:“走呗!”老公不敢怠慢,开了车带她往医院赶。

刚下车,早已等候在楼下的患者家属就紧紧握住了她的手:“姐姐,谢谢您赶过来,我哥哥的命就有救了,实在太感谢您了!”

受伤的患者名叫宋田军,40岁左右,骨盆被压碎,伤势很重。

躺在献血椅上,血液一滴一滴从闫生谦的血管流出,她的心情有一丝初次献血的恐惧,也有对患者的担忧,由于寻找血源,患者的手术已经延误了一些时间,这个时候正躺在手术台上等待血液呢,刻不容缓。她焦急地询问医生:“能不能抽快点?”

鲜血从一个人的身体流进另一个人的身体,这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转移,更是人间大爱的传递。

献完血后,患者的妹妹执意要买些礼物表示感谢,被闫生谦婉言谢绝了。“你哥哥活着,就是最好的礼物。”她说。

回家的路上,她仍惦记着患者,便拿起电话向患者的妹妹询问情况,最后说:“如果你哥哥还需要输血,再联系我,我不关机等你!”

开车的老公一听,侧转过头,看了她一眼。闫生谦也觉得好笑,哪有这样连着输血的?医生也不允许啊!

话一出口,她竟然被自己感动了。

只要年龄允许,就将无偿献血进行到底

闫生谦已经记不清,她献过了多少次血,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在每一次输血后,她似乎能听到自己的血液在陌生人血管里流动的声音,仿佛能听到生命复苏的脉动。于是她的心平静了,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和自豪。

红古区七旬老人荆先生因病手术,闫生谦赶到甘肃省红十字血液中心为他献了300ml血。后来荆先生康复出院,她还见到过由家人陪着在公园里散步。她想上前打声招呼,但害怕引起人家误会,只是远远望着他的背影,在心里默默地为他祝福。

对于无偿献血的受助者,闫生谦从来不主动联系他们,但是有些病人却没有忘记她,时时感念着她的爱心和付出。前面提到的那位叫李凌银的少年,出院后第一次来兰州复查,给她背来了花椒、核桃、毛栗子等陇南特产。这时感动流泪的是闫生谦,她没有更好的方式感谢他,就又硬是塞给李凌银一些钱。

6年来,这样的生死救援不知有过多少次,也不知多少病患因输了自己捐献的血液起死回生。虽然不知道自己救助的是什么人,但她深知献血对于挽救生命的重要意义,并乐在其中。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她说:“只要不超过国家规定献血的年龄,我就要将无偿献血进行到底。”

闫生谦并没有止步于无偿献血“这件小事”,她还是一个热心公益的人,并且利用自己九三学社区委主委、区政协委员的身份,组织九三学社社员开展服务社会活动。2017年12月,为永登县通远乡团庄小学送去了棉衣及学习用品。2018年5月,为一位同事患重病的母亲捐款700元。2019年,为青海省民和县患白血病的小女孩王婷婷送去爱心捐款1万元……她还主动参与到红十字中心血站志愿服务活动中,让更多的人了解无偿献血知识,感受无偿献血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引导他们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张 慧  侯一兵)


(九三学社甘肃省委员会社员   张慧       候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