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员田海俊与来自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天文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安博瑞德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多个单位的合作者利用欧空局Gaia卫星的巡天数据,对太阳邻域1000 pc(1 pc约3.26光年)范围内的宽距双星开展了广泛研究,精确描述了宽距双星的内禀属性,深度挖掘了宽距双星在银晕物质分布、双胞胎星形成与演化等方面的科学价值,取得的系列科研成果先后在美国的《天体物理期刊》、《天体物理期刊增刊》以及英国的《皇家天文月刊》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近日,田海俊的团队在宽距双星方面再次取得关键性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在《天体物理期刊增刊》正式在线发表。
图1. 相距分别大约为200、1000、5000倍日地距离的白矮-主序双星(蓝色为白矮星,桔红色为主序星),这些双星离我们的距离分别为60 pc, 118 pc和143 pc
图2. 以一颗白矮星为例,展示了贝叶斯方法对白矮星的年龄(Age)、零龄主序质量(ZAMS)等参数的限制
2019-2020年,田海俊等人在对宽距双星间距进行统计时,从Gaia DR2中挑选出并发布了八十多万对宽距双星候选体样本。其团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纯筛选,最终确定了4050对主序-白矮双星。利用贝叶斯方法(BASE-9)对白矮星的年龄进行了估算,最终得到了3551颗有效的白矮星年龄,从而间接获得了3551颗主序星的年龄,其中有1568(~45%)颗主序星的年龄误差小于20%。
图3. 邱丹等人发布的三千余颗恒星年龄的误差分布图
田海俊团队的系列成果将逐步改善恒星年龄测量方面的不足。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1873034)、LAMOST重大成果培育项目、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九三学社宜昌市委 邱丹 田海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