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社员王学路科研成果入选202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近日,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202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揭晓,九三学社开封市河南大学第二支社委员会社员、河南大学副校长、河南大学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学路教授及其团队完成的“光诱导的信号调控大豆共生结瘤机制”成功入选。

据了解,自1998年起,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开展“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评选工作,每年从全国高校中评选出10项具有重大科技进展的优秀成果,旨在促进高校科学技术整体水平提升,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并及时宣传中国高等学校的重大科技成果,充分展示高等学校在我国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本次入选,是“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评选设立以来河南省属高校创新成果首次入选,充分展示了河南大学的科技创新实力,也展现了九三学社社员科技报国、服务社会的风采。

王学路长期从事植物遗传学、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及其与逆境互作、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机制研究,他在河南大学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了“生物固氮和豆科生物学”团队,以豆科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菌植互作的遗传、发育、分子和进化机制,并开展豆科作物品种分子设计改良,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共生固氮”是自然界生物可用氮的最大天然来源,影响着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和碳汇,在绿色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豆科植物进化出根瘤来容纳根瘤菌在其中进行共生固氮,光被认为是驱动自然生态系统中共生固氮的主要因素。而光合产物和光信号如何调控豆科植物根瘤固氮的机制,一直是豆科植物共生固氮领域的未解之谜。王学路带领研究团队发现,光合产物和光信号在调控共生结瘤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CCaMK-STF-FT模块整合地上光信号和地下共生固氮信号,调控根瘤形成的机制。该研究成果已于2021年10月1日在Science期刊正式发表,成为弱光条件下共生固氮植物培育的关键技术手段,为优化农业中的碳-氮平衡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