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有的人一做就是一辈子,原九三学社湖州长兴县支社主委、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周述尹就是这样。埋首钻研、笔耕不辍、积极建言,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爱国的质朴、科学的求真和民主的使命感。
到农村去 扎根田野
出生于医学世家的周述尹从小立志学医,但按照组织安排,高考后他从心仪的医科大学转到浙农大植保系。医学可以造福人类,农学一样可以报效祖国。他很快就调整好心态,努力学习,以全优的成绩通过毕业考试,论文还在国家级专业技术杂志《植物保护》上发表。
“那时候呀,当地农民都喊我们‘捉虫的’。”忆起往事,有苦有甜。1965年,周述尹被分配到长兴县农业局县城外的病虫测报站工作,每天就是卷起裤腿,下到水稻田里调查和观察病虫情况。由于技术手段落后,田间调查的工作量很大,少则一天调查十几块田,多时几十块,遇到发报紧张时,不管刮风下雨还是身体有病,都要下田。下田就怕蚂蟥咬,有时一只脚上会叮上好几条,常常伤口红肿,血流不止。测报站里原有的四个人,也只剩下周述尹一人。每当夜阑人静、疲惫不堪时,他也灰心动摇过,但年轻的周述尹硬是凭着一股倔强的使命感坚持了下来。
工作固然艰苦,但周述尹从广阔的田野中掌握了许多第一手的珍贵知识。每当利用专业知识控制住病害,指导农民提高粮食产量时,他就会感到工作是有意义、有乐趣的。就这样,周述尹安下心来,扎根在田野钻研,在病虫测报站一干就是十几年。正所谓,时代的风把他吹到哪里,他就在哪里生根发芽,用毕生所学回报这片土地。
潜心克难 与水稻“癌症”战斗
1981年,一场全县性的、被农民称为水稻“癌症”的白叶枯病袭击了长兴。全县有9.3万亩中晚稻发病,即将收割的水稻面临大面积严重减产。眼睁睁看着丰收的希望付之东流,农民的焦虑神情让周述尹寝食难安。他带着一份内疚深入病区调查,发现水稻生育后期感病性仍有很大差异,只要用药剂重点防护,病害并非不可控。但是,国内在这方面却没有任何研究报道,于是他决定彻底探索白叶枯病的奥秘,填补这个空白。
周述尹带领课题组因陋就简,土法上马,立即开展研究工作。他们这一干就是五六年,最后终于查清了水稻抽穗期对白叶枯病感病性的影响。期间,他为了借鉴日本对水稻病害研究的先进技术,还自学日语,自费订阅日文刊物,并系统学习了数理统计以及电脑basic语言等。
耕耘终有收获。1987年白叶枯病感病性研究课题通过了鉴定。周述尹又到发病最重的南张浜村搞防治示范点,很快就控制了病害,使该村重新恢复为全县有名的水稻高产村。他的三篇关于台风年份防治白叶枯病新策略的论文,在农业部和省级刊物上一经发表,立即引起了全国同行的重视。农业部全国植保总站和省植保站组织了湖南、湖北、江西及省内28个县(市、区),紧锣密鼓地来到长兴南张浜村考察。因在白叶枯病基础研究上取得的新进展,周述尹还受邀参加了浙江省《粮油作物病虫鼠害预测预报》一书中“稻白叶枯病”篇章的编写,经推荐还独自编著《水稻常用农药》,两书均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之后,他晋升为全县第一位高级农艺师,被评为湖州市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浙江省农业厅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侨眷知识分子。他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级和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主持的项目获省、市、县科技进步奖七项。1993年,周述尹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誉。1994年,他主持的水稻病虫综合防治课题被评为长兴县建国以来十大科技成果之一。
敢建诤言 为一抹本真底色
稻穗成熟了,遍地铺金。人们往往只会惊羡那金色的丰收场景,却不了解当初的播种与耕耘浸透了多少艰辛的汗水。作为一名九三学社社员,周述尹也把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带到了参政议政和组织工作中。他曾是社省委参政议政特约研究员和县政府专家咨询委成员,提出过许多有分量的建议,如向省政协提交的关于开发太湖浙江沿岸经济带的提案,要求将长兴县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建设县的提案,都被批准立项。
在长兴,他的直言不讳和他的科技贡献一样有名。“常有人说我迂,不懂世故人情。”他淡然笑道,这是性格使然,也是职责所在。2004年,针对蓄电池企业的污染问题,他提交了题为《适当调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谈对治理污染等问题的看法》的提案,这在当时并不符合县委、县政府的主基调。但周述尹在县政府常务会议上坦陈观点,据理力争,第二年全县即开展了蓄电池行业大整顿。之后,针对如何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问题,年过七旬的周述尹又提了不同看法,时任县委书记特意批转每一名县委常委和相关部门。
这么多年来,周述尹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始终守持知识分子实事求是的本真底色,得到了大家发自心底的尊重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