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把时代赋予的责任扛在肩上,这是九三学社社员共同的使命与担当。
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九三人”,他们用集智攻关逐梦星辰大海,用自信自强展现中国力量,用拼搏奉献建设盛世中华。
让我们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学习他们,以奋斗姿态展现“九三”精气神,书写新的光荣与梦想!
从事心内科医教研工作30余年,她无数次与时间赛跑,把疑难危重患者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
医学的发展催生出日新月异的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她不断学习、开拓进取,紧握手中细细导丝,以精湛医术为冠心病患者搭起宝贵的“生命线”,并以女性特有的耐心、细致和毅力,展示和推动精准冠状动脉诊疗技术发展。
她常说:“做医生要把病看好,要有医学人文关怀,要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她带领团队深入科研创新反哺临床、主动投身医学科普,为冠心病患者解除病痛,为健康“心”动筑起保护屏障。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上海市委常委、复旦大学委员会主委、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委员会主委,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心内科副主任钱菊英。
负重手术践行医者仁心
通过手指间灵活操控,让一根犹如头发丝般粗细的导丝顺利游走于心脏表面冠状动脉管腔内。或是探幽入微、穿透闭塞病变,为使血管重新畅通提供“轨道”,或是根据病情需要,使用球囊扩张血管、植入合适支架等,冠心病介入手术就像在直径仅有数毫米的血管中穿针引线。
钱菊英介绍,心脏介入作为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微创技术,因为创伤小、恢复快,这些年发展很快。她擅长各种心血管病的诊治,尤其在冠心病介入诊治领域造诣颇深,每年完成1000余台手术,多年来累积手术量超过15000台。1992年,钱菊英以优异成绩从原上海医科大学毕业进入中山医院工作,选择了她喜欢的心内科专业。她说很庆幸在住院医师培养过程中遇到很多良师,包括我国心血管介入性诊断和治疗奠基人之一陈灏珠院士和著名心血管病学专家葛均波院士。
介入手术全过程需要在X射线下进行,术者整个术中必须全神贯注站立操作;放射线的辐射性会伤害人体健康,需要穿上二三十斤重的铅衣隔离辐射;手术时间依据患者病情是否严重、血管病变是否复杂,少则个把小时、多则数小时;体力上消耗和精力上疲惫双重考验着手术医生。钱菊英和科室里为数不多的女医生常被同事称作“铅衣女侠”,充分践行“身上铅衣负重在身、生命分量时刻在心”的奉献精神。
钱菊英还清楚记得早些年的一台开通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介入手术的艰难过程,当时的技术远没有现在先进,器械也不像如今得心应手,患者在其他医院几次手术都没有做通,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中山医院。面对挑战,钱菊英与团队骨干齐心协力共同奋战7个多小时,想尽办法、用尽器械、穷尽技术,终于开通了闭塞血管。中山医院心内科专业全国排名名列前茅,日常门诊量很大,患者来自全国各地,更多的是辗转了多家医院、等待了很长时间的疑难杂症患者。为了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就医需求,钱菊英门诊常常从早上开始看到中午,有时顾不上吃饭延长到下午甚至傍晚。她切身为患者着想,“即使自己累点苦点,能为患者解除病痛,也感到很欣慰”。
这些年,钱菊英教授辛勤育桃李,已培养了50余名研究生。她和蔼可亲的态度感染着同事们、言传身教感动着学生们。她的博士研究生夏妍医生深有感触:“钱老师非常忙碌,既有看门诊、查房、做手术等临床工作,又有很多医院行政事务要落实,还要抽出时间科研创新。但她对待患者总是充满爱心,每当手术结束时,她甚至还没来得及脱下铅衣,就缓缓将屏幕转向患者,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病变情况、手术策略选择和进展。遇到远道而来、不方便就诊的患者,她会想方设法为其提供帮助。”
科研创新解决临床问题
心血管疾病常急骤突发、危及生命。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更需要分秒必争,“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中山医院心内科是华东地区第一家365天×24小时全天候急诊介入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绿色通道”。钱菊英作为带头人全身心投入、全时段参与,成功挽救过无数急危重患者生命。虽然因此错过节日里和亲人团聚,但她觉得这样做值得。“让患者重获新生、将来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是医生最大荣耀和自豪。”
钱菊英团队还不断将临床遇到的问题融入科研,并致力于让科研成果回馈指导临床。多年来,她带领多学科团队通力合作,围绕“冠状动脉疾病临床介入诊治”开展众多研究。“例如很多有症状的患者造影后发现血管通畅,还有些患者介入术后狭窄解除了却发现血流变慢。”她介绍,针对诸如此类大血管没问题的现象,团队通过近20年来临床大量病例研究,提出并建立相关评分系统,聚焦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探索发病机制、构建系统性诊疗预防体系。再如,造影只能看到血管轮廓,而病变发生在血管壁上,通过将超声导管送到冠状动脉内能清楚发现病变情况、狭窄程度,相当于医生有了第三只眼睛。钱菊英提出,据此可以判断哪些严重钙化病变需要进行旋磨治疗;对一般病变血管进行扩张,指导更精准地选择合适尺寸的支架。冠状动脉内超声信息的特征分析和临床应用研究,极大提升了冠心病诊断能力。团队还在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发现很多患者对阿司匹林不耐受,于是通过临床研究证实了替代药物的有效性;在葛均波院士的带领下,钱菊英积极参与国产支架改良以及研发可降解支架,极大降低了我国冠心病患者医疗支出。
近年来,钱菊英参与编撰“中国冠状动脉介入指南”“血管内超声”等28余部指南和专家共识,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5项科研奖励,主持了24项课题,参与发表650余篇论文。她被评为上海市科委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工匠、上海医务工匠等荣誉称号。
身体力行开展科普宣教
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不容忽视。年轻人发现高血压应该怎么办?饮酒对心血管疾病有影响吗?如何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问题常困扰着老百姓。让大众掌握心血管健康知识是医生专家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钱菊英作为项目负责人,通过上海市医学会发起“健康心动,百日行动”公益项目,将专业性强、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以健康科普的形式传递给普通老百姓。通过设计“东方宝宝”和“哈特博士”两个卡通人物形象,策划喜闻乐见短视频问答,让大家获得靠谱的科普知识。其中很多内容也倾注了葛均波等多位院士、专家的心血和智慧,既保证科学性、又不乏趣味性。
“现在一些公共场所安装了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但老百姓不会用、不敢用。”钱菊英解释,其实AED使用并不复杂,正确使用能大大提高心跳骤停患者救治成功率。她带领团队制作了一系列科普小视频,在地铁车厢、公交车、写字楼楼宇等公共放映平台展映;发动上海心血管专家团队,借助网络直播平台、云上传播、社区卫生中心科普健康知识。面对心血管疾病日趋年轻化,钱菊英通过科普提醒,冠心病、中风不是只有老年人才会得的病。“长期不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概率就会增加,发病年龄也会提早。”钱菊英始终努力传播正确科普健康观念,提升国民健康水平。
钱菊英,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常委、复旦大学委员会主委、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委员会主委。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冠心病亚专科负责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