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青海省委主委朱春云:建设生态文明高地须加强青藏高原生态文化学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生活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生态文化作为生态文明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其研究和阐释是生态文明走向成熟的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就是实践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1000096143.png

图片作者在黄南州调研青绣产业。

一、青藏高原的重要性决定了青藏高原生态文化学研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青藏高原作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不仅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也是印度河、塔里木河等10多条亚洲河流的重要补给区,牵系着二十多亿人的用水安全, 是名副其实的“亚洲水塔”。它的隆起加强了太平洋季风降水,阻断了印度洋季风北上,造就了烟雨江南,成就了南亚粮仓,这里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中的每一个生态因子,都关联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是调节亚欧大陆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阀门,是世界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半个多世纪以来,青藏高原开展过两次系统性科学考察,科学家在收集、整理、归纳、系统分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青藏高原的环境演变过程、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各类民生工程与生态工程的环境效应、环境灾害及其风险等自然科学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奠定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研究的基石。当我们跨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我们发现以往的研究还存在着“重专科的精细化纵向研究,轻学科间关联性横向探究”“重自然生态保护,轻生态文化研究”两大短板,这也是青藏高原早期生态保护只停留在生态修复层面的部分原因之一,从而产生了生态修复工程投资成本高、成效巩固难,保护与发展难统筹的现实问题。

2017年8月,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启动。习近平总书记在贺电中指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开展这次科学考察研究,揭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机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对推动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三个维度定位青藏高原的战略地位,同时指出了考察和研究揭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机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对于建设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新时期建设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必须加强青藏生态系统的协同性和整体性研究,通过整合气象、环保、水文、地质、林草、农牧等行业的监测系统,增加智能监测平台,建立统一的青藏高原生态大数据平台,为跨学科研究和协同研究奠定基础。同时要通过联合攻关、揭榜挂帅、对口援助等机制撬动高层级的科研力量,加强青藏高原各生态系统本身的基础性研究和系统间的整体性研究。

二、青藏高原的独特性决定了青藏高原生态文化研究的传统性和当代性

独特的地理单元和气候环境孕育独特人类文化,青藏高原的抬升在孕育出独特自然景观的同时,也催生了华夏文明和印度文明。正是这片看似贫瘠而又生态脆弱的高原,却早在3万年前就留下了人类活动的足迹,产生了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的源头文化,是大河文明构建中流域文化的重要组成。自古以来,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们对生态系统的脆弱与自然环境的珍贵有着切身的感受,在与大自然长期博弈的过程中,他们谨慎地适应着这里的环境,形成了“万物一体、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和“但取所需,节物俭用”的行为准则,构建了青藏高原独特的传统生态文化理念。这些文化理念的背后蕴藏着人与高原相互关系的人文密码,它既有生产关系的演替和变迁,也有政策制度的破立与更替,还有民风习俗的演进与传承,这些也是青藏高原生态得以保护、文化得以传承的根本所在。

青藏高原的生态文化,其底层逻辑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问题。人类进入工业化以后,以“效益”“利润”“产值”“产量”为特征的“理性经济”成为人们的狂热追求。青藏高原传统的生态理念受到挑战,传统的生活方式受到冲击,传统的草地经营模式已难以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出现了人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形成了环境破坏的“破窗效应”。因此亟需重构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这就决定了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的建设,不仅要深入研究大气、水文、地质、生物等自然因子的消长在环境演变中的影响和各因子间的相互作用与干扰机理,也要系统总结青藏高原世俗法律、自然禁忌、约定俗成和特有生产生活方式中朴素的生态和谐因子,深入探究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伦理、价值追求和生态和谐理念,从传统中汲取养分,为新生产生活方式构建新的价值追求、制度框架和法制体系,这便是青藏高原生态文化学研究的价值所在。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性决定了青藏高原生态文化学研究的紧迫性和开放性

生态文化体系是生态文明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系构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生态文化体系为生态文明理念的创新、制度的成型,行为规范的培育提供了精神支撑和价值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是时代的呼声。我们倡议世界各国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从本质上讲,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一种更高级别、更高形态的发展状态,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必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安全屏障日益牢固,人民福祉不断提升,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积累了新时代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经验,形成了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呈现出了低碳生活的新风尚。

1000096144.png

作者在西宁市西关街小学调研教育新业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属性及其发展规律。不仅为我国人民所共有,而且是整个人类社会实现绿色发展的共同财富。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必须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加强青藏高原生态文化研究,就是要以全球视野讲好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在保护“亚洲水塔”、服务人类生态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中国故事,系统梳理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实践中的理论成果和制度创新,科学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价值和理论贡献,这是生态文明发展的内在需求。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青海省委主委)

来源:青海《党的生活》202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