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报2024年09月10日第五版
2015年,时任重庆大学副校长杨丹(右)会见时任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文化教育领事Dawn Long。
杨丹,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重庆大学常务副校长、西南交通大学校长等,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运筹学与系统工程等研究。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主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
“我对于科学的向往与追求,源自‘科学的春天’。”回忆起在重庆云阳县度过的青少年时代,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主委杨丹依然记忆犹新。学海无涯,师者为舟。深耕高校40载,杨丹以“信念”“担当”“创新”为关键词,坚持躬身教书育人,不遗余力推动高校建设发展,将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践行如初。
爱科学 勤钻研 为祖国
1977年恢复高考,正值高二的杨丹敏锐地感受到,高等院校招生方式的变化,是广大知识青年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重大机遇。次年1月,《哥德巴赫猜想》报告文学发表,陈景润这样一心追寻学问的科学家重燃起全社会对科学技术的热情,也成为当时有志青年的偶像。
在学习资源还很匮乏的年代,杨丹寻找着各种课本、学习辅导资料,一旦借到了一本学习资料就视若至宝,通常会花几天时间把主要内容抄写下来。他如饥似渴地弥补基础知识、提升学习成效,自学能力得到极大磨炼。功夫不负有心人,杨丹考入重庆大学,自此开启了求学、执教、建设高校的数十年生涯……
就读于重庆大学计算机与自动化系期间,杨丹怀揣“学以致用、振兴祖国”的信念刻苦学习,奔走在操场、教室、图书馆、食堂、寝室间。成绩优异的他顺利考上硕士研究生,在应用数学和运筹学中孜孜探求最优化的理论与应用,为教学、科研打下了坚实基础。
1985年留校任教后,杨丹投身本科生教育和科研工作,随后继续深造,在读博期间成为副教授。受到重庆大学教授许香谷、徐宗俊等九三前辈的感召,杨丹于1995年加入九三学社。1996年6月,34岁的他被评为教授,这无疑是对他教学成绩和科研成果的高度肯定。
从事科研教学数十年,杨丹主持和参与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50余篇,承担了多项政府部门、重点企业的软件研发工作。
植沃土 求创新 育人才
潮平两岸阔。杨丹没有仅仅从事科研与教学,而是在学校发展中担职尽责。在转入高校行政管理这条赛道后,杨丹不断接受新挑战,把时间和精力投到系统性研究“学科、院系、大学、教育”相关课题,以及教育如何实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塑造和行为引导上,并躬身实践。
重庆大学在世纪之交蓬勃发展,在合并了重庆建筑大学等学校后新成立数理学院,任命杨丹为首任院长。他认为学科、组织、人的融合是首要任务,发展目标要做到“1+1>2”,短时间内就使学院运行走上正轨。2001年,重庆大学获批成立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他再次毛遂自荐,担任了该院院长。为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和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他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和学校特色,由零开始,认真做好从制订教学大纲到教学、实践、实验的每个环节的设计、从教材选择到教师选任等各项具体工作。杨丹认为,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理念是先导、模式是核心、师资是关键、制度是保障。在杨丹的带领下,重庆大学软件学院紧跟计算机科技发展前沿,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院育人成果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许多毕业生在国家信息产业领域担当重任。
2004年11月,杨丹又被委派到重庆大学新建立的虎溪校区担任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负责新校区的运行管理,扛起了确保2005级秋季新生顺利入学的任务。距离开学不到300天,面对一个新工地,工作千头万绪,困难可想而知,杨丹不仅要主导“组机构、定制度、招人员”等开创性工作,还常常顶着烈日或穿着长筒雨靴到工地上查看进度。在杨丹的领导下,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建设跑出“加速度”,师生顺利入驻。
杨丹历任重庆大学校长助理、副校长、常务副校长,其间分管学校本科教育近10年,不断深化对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和实现路径的思考和实践,先后负责创办重庆大学弘深学院、博雅学院、重庆大学-辛辛那提大学联合学院等人才培养试验区。
2019年,杨丹转任西南交通大学校长。任职大会上,他表示:“我一定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成为一名不负使命的服务者、管理者。”秉持培养“适应未来的创新型人才”的理念使命,他与西南交通大学师生交心交融、携手共进。
谋全局 担责任 创未来
“从担任校长的第一天起,我就深深地意识到:学校的定位和目标必须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在创建一流的同时要培育更为雄厚的综合实力。”杨丹说。
在对标“双一流”建设、迈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关键时期,杨丹认为,以智能化为主要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对世界高等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催生了知识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和人才培养格局的多元化。他倡导学校学科发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要将交通与“智能+”“城市+”有机融合,秉持“学生成就大学、学术引领大学、学者塑造大学、学科定义大学”的理念,按照“工科卓越、理科强基、文科优新、生医拓展、智能引领、交叉融合”的思路,构建起研究型行业特色高校的以能力为重、分类分层卓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领西南交通大学全校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促进学校进入发展“快车道”。杨丹在任期间,西南交通大学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成功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这既是杨丹躬耕教坛40载最真实的写照,也是他在九三学社工作中一直抱持的殷切盼望。
杨丹担任九三学社重庆市委会副主委多年,后接任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主委,担起了四川九三发展“领头雁”的职责。“首先还是要做人的工作,做思想的工作。”谈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杨丹认为和高校工作有不少相似之处,“引领广大社员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围绕大局所需凝心聚力,我认为是党派主委的第一职责”。
如何发挥四川九三人的传统优势、引领青年九三学社社员在社务工作中挑起大梁,是杨丹一直以来十分关心的事。他走访慰问老领导、老同志,向他们学社史、聊思路,汲取宝贵经验;他关注和支持九三学社社员成长,搭建“书香九三”“川渝青年论坛”“九三·天府科学论坛”“建言献策大赛”等学习展示平台,帮助中青年九三学社社员们在九三学社这个大家庭里挥洒智慧和热情。
汗血长生花果树,光阴不老拓荒人。在新时代的征途上,杨丹仍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始终坚持以科教助力复兴,以同心共创未来。
(黄 羽 付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