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张爱敏:在科研征途上闪耀巾帼璀璨之光


人物简介:

张爱敏,女,汉族,1972年3月出生,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3年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第四届云南九三楷模。2017年10月加入九三学社,现任九三学社云南省第九届委员会新社员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支社副主委。

在科研的浩瀚星空中,她是一颗璀璨的星辰,用智慧和汗水照亮了科技前行的道路;在九三学社这个大家庭里,她是一位活跃而坚定的成员,以满腔的热情和务实的行动,践行着参政议政的职责。她,就是九三学社云南省第九届委员会新社员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支社副主委张爱敏。

用奋斗浇灌梦想之花

1972年,张爱敏出生在河北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从小,父亲就经常给她讲科学家的故事,这些故事像种子一样在她心中生根发芽,让她从小就非常崇拜科学家,也梦想着自己长大之后能成为科学家。

在梦想的激励下,张爱敏一直努力学习,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为了实现科学家的梦想,她甚至瞒着父母去考研究生,并最终来到了昆明贵金属研究所。1999年,她从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毕业后就留在了所里,从事科研工作,进入了她的第一个研究领域——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研发和产业化建设。

在这个领域,张爱敏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她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实现了催化剂的技术突破,并成功实现了批量生产和批量应用。然而,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

“回首过去的二十多年,作为科研人员,我们始终在创新和突破的道路上前行,因此这条路其实是很坎坷的。”在张爱敏的记忆中,有两次坎坷经历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一次是在2002年,她刚工作还不满三年,就承担了国家863计划的一个项目。“我们的任务是实现满足欧Ⅲ标准的催化剂的技术突破,但当时国家还在实施国1标准,连国3标准都还没有出台。我们就必须对标国际上严格的欧Ⅲ标准去开展研发工作,这在技术上实现跨越就很难。”张爱敏回忆道。

更难的是,他们不仅要研发出催化剂,还要实现批量生产和批量应用。那时,她所在的催化组刚刚成立为公司,基础很差,平台也很弱,条件也很艰苦。同时,因为刚成立,也缺人手、缺技术。而技术和市场也都被国外所垄断,创新发展举步维艰。

“我们既要研发出实现技术跨越的催化剂,又要实现批量生产,建成100万升的生产线,还要实现批量装车应用,产生效益。在三年内完成这个任务目标,当时认为是根本无法完成的。”张爱敏说。

但是,为了公司的发展,她还是顶住压力申报了这个项目,并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带领团队去推进项目。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研发出满足国家标准和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并能实现批量供货,她和同事们经常通宵达旦地在实验室、生产线和整车试验场忙碌。正是凭借着对科学的热爱和执着,以及团队的共同努力,他们最终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在技术、生产和市场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最终圆满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打破了中国汽车催化剂市场长期被国外垄断的格局,产业也因此得到了发展。

这次经历让张爱敏深刻体会到了科研的艰辛和不易,也让她更加坚定了在科研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此后,她在汽车尾气催化剂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成就,成为业内公认的佼佼者。

披荆斩棘 建功立业勇争先

2018年,云南省为快速发展稀贵金属材料产业,响应国家战略,启动重大科技专项“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贵金属集团承担起重要作用。张爱敏因拥有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研发项目的经验和能力,而被集团领导看中。在这个全新的领域,她又面临了更大的挑战。

对于张爱敏来说,材料基因工程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她不懂什么高通量计算,也不熟悉大数据、数据库这些专业名词。但是,她并没有退缩和畏惧,而是勇敢地接受了这个挑战。

“我觉得作为科研人员,就是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领域和技术。虽然这个领域对我来说是陌生的,但是我有信心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掌握它。”张爱敏说。

在材料基因工程领域,张爱敏再次展现出了她的科研实力和团队领导力。她作为材料基因工程重大专项的专职副组长,负责专项的整体策划与组织实施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她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

其中,最让她难忘的是在2019年策划2020年的项目时,他们需要在一周内提交总投资8350万的全套可研材料,包括可研报告、项目总预算、分单位预算、子课题预算、合作协议等。这个项目有20多家单位、300余人参与,同时下设10个子课题。工作量极大,技术难度也非常高。

“当时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如果不能按期提交的话,申报平台系统就会关闭,就可能会影响到云南省整个的布局,也会影响到我们集团的整体规划部署。所以对我来说,这个担子非常大,压力也非常大。”张爱敏回忆道。

然而,苦干实干是她无声的回答,最终在最后3天几乎没有合眼的情况下,她带领团队按期完成了全套材料的撰写和提交。这次经历再次让张爱敏深刻体会到了科研的艰辛和不易,也让她更加珍惜和感恩团队的付出和支持。

参政议政 尽心履职践使命

除了科研工作之外,张爱敏还是九三学社的一名活跃社员。她于2017年加入九三学社后,便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和工作。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调研成果,撰写了多篇社情民意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其中,《关于提高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使用率的建议》《关于完善铂族金属原料进口政策的建议》《关于地方政府增强养牛业“结节病”传染病防治措施的建议》3篇社情民意信息分别被九三学社中央、全国政协和云南省政协采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除了参政议政之外,张爱敏还积极参与九三学社组织的各项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作为九三学社第九届委员会新社员工作委员会的副主任,她“以新带新”,与新社员共情共行,从新社员的实际出发,引入新方法、新理念,为新社委的工作注入新活力。

她说:“作为一名九三学社社员,我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感染和激励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中来。”

接续奋斗 传承巾帼精神

去年,张爱敏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这份殊荣,对张爱敏来说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她说:“这份荣誉是对我过去工作的肯定和认可,同时也是对我未来工作的鞭策和激励。我将继续努力前行,为公司和九三学社做出更多的贡献。”

在未来的工作中,张爱敏有两个主要的方向。一方面,作为公司的一名科技工作者,她将继续承担材料基因工程重大专项的任务。她表示:“材料基因工程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我将致力于通过材料基因工程打造先进的研发平台,为公司尽快实现‘百年千亿’的战略目标而奋斗。”

另一方面,作为九三学社的一名社员,她将继续积极参与参政议政工作,并承担起继承和发扬九三学社精神的责任。她说:“我希望能够更多地感染和激励身边的科技工作者以及九三学社的社员们,共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我们民族的复兴而奋斗。”(云南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