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三学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具有历史必然性。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具有一致性;九三学社的历史就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历史;九三学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九三学社;历史必然性。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光辉的历史,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精神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时要求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其目的就包括教育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从党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学会从政治上看问题,学会在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时始终清醒地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1]
在深入学习中共百年历史中,九三学社必然要学习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史。学党史、悟思想,重在“悟”。回顾历史,作为九三学社社员,我们要从历史的维度来回答九三学社的初心是什么?为什么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什么要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其历史必然性是什么?只有把这些重大问题弄清楚,我们才能做到不忘初心,继续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前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具有一致性
一个政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其立党的根本所在。每一个政党,都应有其固有的、核心的精神和宗旨。精神和宗旨是其凝心聚力的旗帜,是其崇尚弘扬的传统,是其矢志不渝的追求,是其刻骨不忘的初心。[2]
(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近代中国历史是部刻骨铭心的屈辱历史。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朝的大门被外国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轰开之后,中华民族陷入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苦难深渊。在那段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岁月里,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改变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抗斗争,但都没有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一个伟大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在风云涌动的1921年应运而生,从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寻找到了坚强领路人。[3]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与初心使命。一百年来,在波澜壮阔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用了近30年时间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础上用了40多年的时间进行了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新冠疫情防控战役,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4]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一步一步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从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因为中国共产党一直牢记着为人民谋幸福,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来自于人民,无论是中国共产党弱小时面对血雨腥风,还是强大时攻坚克难,人民永远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后盾、力量源泉。只要中国共产党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人民就会永远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对理想信念的最好诠释,是对人民至上的忠实践行,是自我革命的行动自觉。[3]
(二)九三学社的初心和使命是爱国、民主、科学
九三学社的初心在五四运动中萌生。五四运动与九三学社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在与《九三学社缘起》同时发表的《成立宣言》中,明确地讲清了九三学社与五四运动之间的渊源:“本社同人,即本‘五四’的精神,为民主与科学之实现而努力,始终不懈,谨此宣言。”《九三学社章程》总纲明确:“本社前身为抗日战争后期一批进步学者发扬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以民主、科学为宗旨,在重庆组织的‘民主科学座谈会’。”由此可见,“爱国、科学、民主既是九三学社的建立宗旨,也是五四运动的精神内涵。”[5] 五四运动为九三学社初心内涵奠定了基础:以爱国为核心的为国家民族复兴而担当、以民主为核心的为人民自由幸福而斗争、以科学为核心的为人类发展进步而奋斗。这些初心内涵,已在五四运动后九三学社的历史发展中全部得以印证。[2] 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九三学社的章程都体现了九三学社的初心和使命是爱国、民主、科学。
(三)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谋而合
五四运动的民主思潮产生了很多新的政党,最突出的还是中国共产党。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否有一致性?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与九三学社的早期领导人,尽管成长经历不同,政治历程不同,但身处同一时代,有着共同成长的时代环境,对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使命担当。五四时期的共同经历奠定了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双方早期领导人彼此价值和思想认同,为后来双方政治上的合作与共事奠定了坚实基础。
九三学社成立以后的发展历史更加印证了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初心的一致性。从历次九三学社的章程修改来看,每一次都与代表时代发展方向、反映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中共《党章》及国家《宪法》的修改相同步、相适应。正如2017 年12 月中共中央在致九三学社十一大的贺信中指出的:“九三学社秉承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成立之始即坚定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共同反内战、反独裁、争民主、促和平;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加人民政权建设和人民政协工作,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九三学社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任务,自觉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认真履行职能,推进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积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实践充分证明,九三学社作为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亲密友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征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支重要力量。”[6] 这段论述,全面而充分地肯定了九三学社的履职业绩,同时也赞同和确认了九三学社的政治立场、政治目标和政治道路是与中国共产党高度一致的。
在新时代,践行“爱国”的初心,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要不断加强九三学社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始终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新时代,践行“民主”的初心,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坚持和发展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基本职能,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在新时代,践行“科学”的初心,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发挥九三学社的界别特色优势,弘扬科学精神,奉献科学成果,助推科学技术发展,突破西方卡脖子核心技术,为做到科技自立自强做出做出积极贡献。[2]
二、九三学社的历史就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历史
(一)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与中国共产党共同的价值共识是九三学社产生的思想基础
九三学社的成立与许德珩能成为这个组织的主要创始人有其历史必然性,因为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都拥有心系国家民族前途的思想根基。九三学社的创始人和长期的领导人许德珩一生都在为民主科学而奋斗。他是马克思主义著作宣传者、社会主义的倡导者;他大力宣传抗日救亡、痛斥国民党不抵抗政策、走在革命斗争的前沿。在追寻救国救民、追求进步的曲折艰辛的道路中,许德珩与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共同经历民主革命的风风雨雨。抗日战争时期许德珩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主张。许德珩等民主人士的爱国情怀一步步地向中国共产党的济世、为民情怀贴近,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之火为奋斗中的爱国民主人士找到了前进的方向。[7]
(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九三学社”产生的政治基础
“八一”宣言的发表与瓦窑堡会议的召开,打开了全国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局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逐步形成,并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法宝作用。抗日战争后期,面对国民党采取了积极反共、消极抗战的政策、积极准备发动内战的时局,越来越多的爱国民主人士意识到第三条道路是走不通的,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感召下,全国民主运动蓬勃发展。民主爱国人士的爱国行动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与帮助,重庆科技界、文化界、教育界的高级知识分子许德珩和劳君展夫妇、梁希、潘菽、税西恒等也和其他爱国进步人士一样心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发起组织了九三学社的前身“民主科学座谈会”,讨论民主与抗战问题。抗日战争后期的形势及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有力地催化了九三学社的诞生。1945年8月在毛泽东的启发和鼓励下,许德珩和劳君展决心把座谈会建成一个永久性的政治组织。毛泽东对九三学社的正式建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1945年9月3日,日本帝国主义签字投降,“民主科学座谈会”改名为“九三座谈会”。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在重庆正式成立。[7]
(三)九三学社发展成为重要参政党依托于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和领导
九三学社成立之后,广大的九三社员,把实现民族解放的众望寄托在共产党身上,彼此在道义上和政治上相互支持,力行九三学社的初心和使命,并且以共产党人为楷模,不计个人安危为争取人民民主,舍生取义。[7] 抗战胜利前夕,九三学社在中国共产党的鼓励和指引下建立,走上民主革命道路。1949年,九三学社公开响应“五一口号”,自觉接受并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加筹备新政协,见证了人民政协和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建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九三学社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共同前进,成长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下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8]
(四)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九三学社最重要最根本的政治经验
70多年来,九三学社的发展壮大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下完成的。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九三学社老一辈领导人的自觉选择和政治交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历史和现实得出的结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九三学社的今天。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当代中国最大最硬的道理,也是九三学社最重要最根本的政治经验。[9] 九三学社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继承和发扬爱国、民主、科学精神。[10]
三、九三学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五一口号”的发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具有里程碑意义。“从各民主党派响应‘五一口号’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同时也标志着九三学社作为一个民主党派的革命历史被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所公认。”[1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纽带。我国近现代的历史实践表明:无论是一党制还是多党制,在中国都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才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政党制度。[12]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新型的政党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伟大政治创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它不仅符合当代中国实际,而且符合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13] 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广泛性、多样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2] 九三学社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参与者之一,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坚定维护、倾力实践这一伟大的政治制度。
九三学社的历史、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史昭示着在新时代,作为参政党,九三学社必须坚定不移地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牢记“以人民为中心”,增强责任和担当,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大力弘扬“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14] 要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把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金冲及。学党史和把握政治大局。 2021年05月17日人民日报。
[2] 杨复斌。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初心的一致性辨析。黑龙江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第3期(总第94期),11-13。
[3] 杨栋。从百年党史中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学术论丛,2021,[DOI]10.12217/j.issn.1009-5071.2021.08.115。
[4]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国政协,2021,第7期(总第382期),1-9。
[5] 张于牧。“九三”与“五四”的不解之缘_社史资料_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93.gov.cn)。
[6] 中共中央在致九三学社十一大的贺信。
[7] 任禀洁。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基本历史。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 年,第2 期,149-152。
[8] 武维华。在九三学社中央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纪念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民主与科学,2019年第5期(总第180期),3-6。
[9] 武维华。不忘合作初心,切实履职尽责,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九三学社的新荣光。民主与科学,2020年第4期(总第185期),3-7。
[10] 李国强,姚建强,党大志。九三学社的民主与科学精神述论。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35-38。
[11] 武维华。重温“五一口号”不忘多党合作初心----在九三学社中央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2] 孙云锋。秉承九三学社光荣传统开创党派建设崭新局面。党的生活,2008年,第5期,34-35。
[13] 赵雯。担负起新时代参政党使命——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0 周年。团结报/2018年/4月/10日/第001版。
[14] 王砚戎。不忘初心携手同行---- “民主与科学”是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基石和动力。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 年第2 期(总第56 期),21-23。
(本文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活动”三等奖 作者:陈振锋,广西师范大学二级教授,省级重点学科无机化学和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