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系国家民族前途的价值共识,决定了九三学社自成立之日起,就与中国共产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并肩作战,反内战、反独裁、争民主、促和平,共同为新中国而奋斗;新中国成立后,九三学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后,九三学社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任务,自觉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与中国共产党一道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正是与中国共产党的密切合作,促使九三学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及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发展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键词:九三学社;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历史脉络;价值共识
九三学社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民主党派。自成立之日起,就在爱国、民主与科学精神的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与关怀下不断成长。尽管成长经历不同,政治历程不同,但身处同一个时代,有着共同成长的时代环境,对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使命担当,因此在九三学社的发展过程中,与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合作,最终发展为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不断修正与完善下,更加坚定的履行初心,成为与中国共产党和衷共济、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成为与中国共产党一道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参政党。
一、两党亲密合作的思想基础:心系国家民族前途的价值共识
1840年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清政府的政治腐败,中国由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屈辱,中华儿女遭受着各种各样的苦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和中国人民通过各种方式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早期探索,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935年8月1日,由于国民党执行不抵抗政策,日本帝国主义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后,又继续侵略华北,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史称《八一宣言》,阐明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呼吁全国各党派、各军队、各界同胞,不论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有任何敌对行动,都应当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而奋斗。[1]同年,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举行政治会议,指出:不但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反日的基本力量,而且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2]《八一宣言》和瓦窑堡会议的召开,系统精辟地阐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打开了全国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局面。
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代表的政治主张,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的初心,正是这样的一种“心怀天下”的政治情况,对九三学社的成立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抗战胜利前夜,九三学社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鼓励和指引下建立,并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1945年9月3日,在日本无条件投降的这一天,民主科学座谈会更名为九三座谈会,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正式成立。“九三”之命名,有着深刻的历史内涵,既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纪念,也表达了九三先贤们对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价值初心。
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追求进步的曲折艰辛道路中,九三先贤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共同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风风雨雨。在延安时期,许德珩与劳君展夫妇得知由于国民党的封锁,根据地物资供应困难的时候,拿出自己的积蓄买了日用品和食品送给毛泽东,支援陕北的生活与建设。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和影响下,九三学社积极投入反帝爱国、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争取民主和平的斗争中。九三学社所做的这些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的探索,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是一致的,同样表达了心系国家民族前途的价值共识。
二、两党亲密合作的历史脉络:从并肩作战到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一)1944—1949年:共同为了新中国而奋斗
1945年8月到9月,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分别会见了许德珩、劳君展夫妇和其他一些社会知名人士,当得知民主科学座谈会的情况后,毛泽东就勉励许德珩和劳君展,要把座谈会搞大,做成一个永久性的政治组织。毛泽东的鼓励和启发对九三学社的正式建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九三学社正式成立后,先后发表了《九三学社缘起》《成立宣言》《基本主张》《对时局主张》等声明,基本明确了九三学社当时的建国理想和政治途径。如“和平团结之能否实现,端赖民主宪政之实施”[3];“故联合国内外民主力量,争取人民基本自由之保障,实属刻不容缓”[3];“促进民主政治之实现,争取人民之基本自由”[4]等。从此,九三先贤开始投入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华民族面临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抉择。在这个历史的关键转折时期,九三学社充分认识到国民政府假和谈、真内战的面孔,坚定地与共产党站在一起,积极投身反对内战独裁、争取民主和平的爱国主义运动。
1948年4月,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联合政府。[5]“五一口号”的发布,吹响了民主协商建国的号角,极大地鼓舞了艰苦斗争中的九三学社及各民主党派,九三学社发表宣言积极响应。
1949年1月26日,许德珩、黄国璋等发表《北平文化界民主人士拥护毛泽东八项主张》,指出“我们认为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先生一月十四日所提出的和平条件,应是全国人民所一致拥护的。所以我们主张经由民主的党派及民主人士所组成的政治协商会议之召开,严格以八条件为基础,以求达到推翻反动统治,解放全国人民及创造民主进步中国之最后目的”[6]。
同日,九三学社发表《九三学社拥护新政协宣言》,指出“去年五月一日中共中央建议召开无反动派参加之新政治协商会议,解决国是。本年一月十四日,中共毛泽东先生复宣布和平八项主张,同人等认为惟有循此途径,始可导中国于民主,自由,富强,康乐之境,愿共同努力,以求实现,谨此宣言”[7]。
1949年9月,九三学社作为民主党派之一参加了新政协,参与了《共同纲领》的制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在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的过程中,九三学社写下了自己光辉的篇章。
总体来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九三学社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引下,团结广大科学技术界的进步人士,极力为抗日民主运动的队伍吸收新能量。九三学社创建以后,以中间力量的身份发表时局主张,参加各种政治活动,与共产党人在道义和政治上相互支持,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尽心尽力,为推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二)1950—1977年: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和领导下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改造成为当时的重中之重。此时,包括九三学社在内的一些民主党派,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一个崭新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已经建立,民主党派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可以解散了。毛泽东听说九三学社要解散,当即表示不同意,并委托李维汉向许德珩转达意见:“九三学社不但不能解散,而且还要发展。”[8]周恩来同志也指出:“民主党派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毛泽东等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九三学社才得以存续并继续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为了在世界观和政治立场上有一个根本转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新中国服务,九三学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了一场思想改造。从1949年9月人民政协会议召开到1950年11月,九三学社通过各种学习座谈会,针对当时重要时事,多次宣布发表宣言或声明,主要围绕庆祝国家成立等发表宣言或文件。九三学社主席许德珩在1950年12月1日九三学社第一次全国工作会议中强调,社员与社员之间要正确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以增进团结,使思想和工作作风不断进步与提高。[9]
1952年9月20日,九三学社第二次全国工作会议扩大会议召开,讨论并通过了第一个正式的《九三学社章程总纲》,系统阐述了九三学社的性质、任务和社员发展原则,指出:九三学社的特定任务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所联系的文教科学工作者,进行自我改造及参加实际革命斗争,以求在改造和斗争过程中,使他们的思想意识逐步向着工人阶级的思想意识变化前进。[10]
1956年2月9日—16日,九三学社第一届全国社员代表大会修改并通过了《九三学社章程总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纲领”改为“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总纲为纲领”,二是去除了“小资产阶级”的阶级定性,改为“九三学社是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的一个以知识分子为成员的民主党派”。[10]
此一时期,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康庄大道。九三学社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和领导下,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为社会主义发展服务的道路,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贡献力量。特别是在科学、教育事业、科技发展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三)1978以来:与中国共产党一道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也开启了我国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健康发展的历史新阶段。此一时期,九三学社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积极履行民主党派的政治职能。
1982年,中共十二大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确立为新时期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1989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共中央制定颁布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使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走上了制度化发展轨道。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使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有了宪法依据。
1988年12月31日至1989年1月8日,九三学社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是在中共十三大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与“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精神下召开的。报告指出,九三学社现阶段的任务是“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广泛团结知识界人士,坚持民主和科学,致力于改革开放,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使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多党合作事业的全面领导,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召开中央统一战线工作会议、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等,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意见、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纳入党的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完善我国政党制度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新型政党制度”的重大政治论断和理论概括,为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九三学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切实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积极贡献。
三、结语
纵观整个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九三学社的发展离不开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坚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九三学社先贤们经过认真思考和反复比较做出的重要抉择,是多党合作建立的初心所在。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必须坚持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坚定不移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坚定不移为实行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挥作用;坚定不移为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贡献力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先贤们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初心和企盼。
参考文献:
[1]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中央统战部档案馆.中国共产党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M].北京:北京档案出版社,1985.
[3]九三学社中央社史办公室.九三学社历史资料选辑[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
[4]新华日报.九三学社的成立·基本主张[M]//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九三学社[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
[5]河北社会主义学院.“五一口号”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9.
[6]新民报.北平文化界民主人士拥护毛泽东八项主张[M]//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九三学社[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
[7]新民报.九三学社拥护新政协宣言[M]//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九三学社[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
[8]穆建民.李维汉为九三学社做的两件大事[J].团结报,2016-07-14.
[9]任禀洁.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基本历史[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2).
[10]孙晓华.中国民主党派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
[11]李瑗.中国民主党派史丛书:九三学社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本文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活动”三等奖 作者:卞建宁,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三门峡市委宣传部“理论宣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