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⑥|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来源:九三学社哈尔滨工业大学委员会    时间:2020-09-09

摘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九三学社社员,必须努力向九三学社的先贤们看齐,传承九三学社的党派“基因”,用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更好地充实武装自己,追求科技报国理想,发扬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品德,继续奋发作为、追求卓越,不辜负组织对自己的信赖与厚望,为助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9年12月13日,在九三学社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闭幕会“九三楷模”的颁奖仪式上,当社中央武维华主席亲切地恭贺和握手,并颁发给我奖牌和鲜花的时候,除了少许的紧张和兴奋,更多的是对组织、师生和家人等在我一路成长过程中给予关怀培养和支持帮助的感激。

年少之时,广播中偶尔听到关于九三学社满腔爱国热忱的优秀知识分子的报道,令我对她有了模糊的概念。在自己心目中,她便如莲花一般圣洁高雅,出淤泥而不染,令我肃然起敬。后来,了解到“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程开甲等都是九三先贤,于是更增添对九三学社的崇敬向往。

求学期间,海湾战争和我国驻南使馆被炸,让我意识到没有强大的科技和国防支撑,国家就不会摆脱屈辱和被动,有朝一日,若能做些利于强军强国的工作,该是多么荣幸啊。

读研究生期间,刚好就有幸赶上了导师负责的国家关键型号所需关键防热材料与部件的研制任务,于是便欣然接受,那时起我便与先进陶瓷材料在航天与国防上的应用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向以身许国的九三先贤们学习看齐,立志科技强国、航天报国的信念。

硕士毕业之际,为了能在课题组继续参与相关科研项目攻关,义无反顾放弃了进京工作机会。条件缺乏、经费不足、技术难度大等困难,影响不了决心。没有球磨机,就自己做,没有压力机,就用千斤顶代替;到校外单位做实验,为了省经费,背着几十公斤重的材料和模具,宁可走、坐公共汽车也不舍得打车;到外地出差,专门找价格便宜的地下旅馆住宿;为了项目进度,不分节假日,奔波往返于哈尔滨、北京、沈阳、锦州等地;一次次失败让我更加要紧牙关,及时总结完善…正是靠着这种知难而进、舍我其谁的劲头,终于攻克了道道难关,发明出了性能优异的新型陶瓷复合材料与部件,满足了项目要求。1997年博士毕业后,因在相关项目中的突出表现荣获国防科技工业优秀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之后又因成绩突出,于2002年被破格提拔为教授,2003年晋升为博士生导师,成为学校当年最年轻的教授、博导之一。

之后,作为型号工艺总师,我又负责起多批次产品的定点生产任务,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不耽误装备急需,项目进展到关键时期,我主动将自己国家公派赴美留学的日期一推再推。心想,任务完不成,即使最后留学不成也在所不惜。正是发扬了九三先贤们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才使自己咬得住,一次次战胜困难,有力支持了国家重点型号的研制和列装。

2007年的某一天,我忽然接到了九三学社组织的邀请,真的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激动的心砰砰直跳。于是,我赶紧从网络上搜索了一番,发现九三学社集聚了那么多优秀的中华儿女,除了王卓然、许德珩、张西曼等九三学社的创始人,当代的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更是枚不胜举,茅以升、周培源、王选、吴阶平、韩启德……一串串名字如雷贯耳、皓月当空。能有幸能成为一名九三人,与他们为伍实乃莫大荣幸。

当然,成为一名九三人,除了自豪更多了几分压力和鞭策。只有进一步努力向九三先贤们看齐,传承九三的党派“基因”,用爱国民主科学的精神更好地充实武装自己,追求科技报国理想,在本职教学科研工作中扎实努力,才不会辜负组织对自己的信赖与厚望,才不会愧对九三人的称谓。

在科研上取得越来越多的成绩和荣誉,也引来了不少企业的目光。其中南方一家承诺一次性预先奖励百万现金,平时的薪酬也异常丰厚……这对于我这个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家境一般的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巨大的诱惑。但一想到自己一走,将会前功尽弃,国家的项目就会因此而耽搁。所以,没有时间犹豫就谢绝了对方,选择了继续默默坚守。

也正是怀着矢志报国、爱国奉献的信念,在哈工大这个孕育“八百壮士”精神的航天强校和国防名校这个平台上,自己十几年如一日、团结拼搏,才在为国家关键型号装备攻克核心技术难题等科研工作中不断取得突破,取得累累硕果。先后发明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个体系新型陶瓷基复合材料数十种,数十种关键多功能防热部件,突破了工程化应用多项技术难关与国外技术封锁,为多个型号研制与高端装备研发等做出了突出贡献,也因此获得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

付出总会有回报。当参研型号在国庆阅兵式上雄赳赳气昂地向世人展露雄姿、当十枚利器同时成功发射耀我军威国威的时候,曾经吃过的苦和委屈便一下子烟消云散,眼中充盈的只有自豪和幸福的泪。

除了科研,在平台基地建设和教学方面,我也同样积极发扬九三人勇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精神。博士毕业留校二十多年来,先后参与创建了特种陶瓷研究所,同团队一道共同努力,将条件简陋、设备陈旧的一间面积不足20平方米地下室,建设发展成面积2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较为齐全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的核心骨干,在实验室管理、团队建设和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倾注大量心血,为群体结题验收成绩优秀并成功晋级立下战功。带领团队成功申报获批“先进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与绿色制造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已培养/合作培养了包括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杰青、省优青和“北京科技之星”在内的博士31人、硕士42人、学士44人,已有10余人晋升教授、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多人获硅酸盐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硅酸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和特陶学术奖等,并为如长征七号、某高超飞行器和某新型卫星等重点型号研制做出贡献。

2012年,我又荣幸地被组织推荐并最后成功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并参加了学校党委统战部、九三学社黑龙江省委组织的民主党派人士学习班和科技部创新领军人才的中央党校培训班。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白了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渊源,懂得了九三学社这一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怎样在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成长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所以,作为九三社员和全国政协委员,我更加坚定地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自觉性与坚定性,意识到“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行”是九三人的使命和责任。

于是,我更加积极主动热心社务工作,扎实履行政协委员职责。关心关注国家科教事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了解群众诉求,尽心竭力调研组织材料、撰写提案、积极建言,八年多来,先后提交个人提案18件,省委直通车意见1件,取得良好效果。同时积极参与社省委组织的“九莲助学”等活动,并积极组织开展基层组织活动,赢得中共校党委和社黑龙江省委的支持和社内外群众好评,先后获得社中央评选的“全国优秀社员”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当然,成为“九三楷模”仅仅意味着自己在学习先贤、砥砺前行的路上向前走了一小步,成绩的取得已经属于过去。九三这个优秀群体,贤达济济,杨佳、许进、卢柯,刘忠范、潘建伟、陈化兰,邵鸿、从斌、庞达…他们在社务工作、为人治学、社会活动管理等方面,有如一颗颗灿烂的星斗,给自己指明了方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继续秉承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精神和优良传统,发扬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品德,继续奋发作为、追求卓越,为我国先进陶瓷材料研究和材料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为我国航天和国防事业的自主创新出更多成果,培养更多人才,为助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绵薄之力,不辜负九三楷模的荣誉称号。(九三学社哈尔滨工业大学委员会  贾德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