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奖(19)|西北联大与九三学社渊源初探
来源: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时间:2020-10-13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侵华日军试图通过摧毁中华民族文脉的方式进行精神打击,对平津高校进行强占甚至轰炸,对高校知识分子进行拉拢、恐吓。在这种背景下,为保护中华文脉,平津地区文教机构和知识分子纷纷内迁。
1937年9月10日,国民政府教育部令:“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的师资设备为基干,成立长沙临时大学;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
由此,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知识分子抢救迁徙开始。其中,西安临时大学此后命运多舛,先是从西安迁移到汉中并改名为西北联合大学。一年后,西北联大被拆散,进入国立西北大学、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立西北医学院、国立西北农学院的“五校分立,合作办学”时期。因为这五个院校从办学宗旨到师资渊源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至于人们后来还是习惯把从“七七事变”到抗日战争胜利复校之间的院校变迁统称为西北联大。
据统计,1937年到1946年,西北联大及其子体国立五校拥有505名教授(含副教授),培养了9257名毕业生。而西南联大拥有338名教授(含副教授),培养了3882名毕业生。
综观9年西北办学,西北联大为西北地区提供了包含文、理、工、农、医、师范构成的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而且培养的多是实用技术人才,涵盖作为九三学社主界别的教育、医疗、科技三大领域,这也使得西北联大很多教授和毕业生加入九三学社。分析西北联大和九三学社的渊源,对于研究九三学社的界别特征、西北教育发展的特点、中国知识分子在重要历史关头的选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九三学社创始与西北联大渊源颇深
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成立大会在重庆青年大厦召开,选举潘菽、张雪岩、褚辅成、许德珩、税西恒、吴藻溪、黄国璋、彭饬三、王卓然、孟宪章、张西曼、涂长望、李士豪、笪移今、张迦陵、严希纯16人为理事;卢于道、詹熊来、刘及辰、何鲁、侯外庐、黎锦熙、梁希、陈剑鞘8人为监事。
这其中,黄国璋、黎锦熙均在西北联大长期任教。
(黄国璋)
黄国璋1936年8月就任北平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北联大训导长兼地理系主任。抗战胜利后,复任北平师范大学教授、地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地理学界有“南胡北黄”之说,南方以胡焕庸教授为首,北方以黄国璋教授为首。黄国璋先后在南京中央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北联合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任教授兼系主任,是我国创办大学地理系最多、担任系主任时间最长者。黄国璋还担任过第一届和第二届的九三学社中央理事会秘书长。
黎锦熙早在1926年就与钱玄同、赵元任等拟定国语罗马字拼音法。1937年随北京师范大学迁往西安,后来又辗转至汉中、兰州等地,任教授、系主任、师范学院(现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院长等职。1949年,北京刚解放,黎锦熙、吴玉章、马叙伦、范文澜、成仿吾、郭沫若、沈雁冰组成“中国文字改革协会”(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前身)。作为汉语言文字学家、词典编纂家、文字改革家、教育家,黎锦熙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第一届学部委员。
许德珩、侯外庐虽然没有在西北联大任教,但与组成西北联大的国立北平大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许德珩就在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政治学系任教授,长期从事爱国运动。侯外庐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思想史专家和教育家,不仅在国立北平大学当过教授,还在1950年至1958年担任西北联大的薪火相传者——西北大学校长达8年之久。
而在1950年选出的九三学社第一届中央理事会16位理事中,许德珩、严济慈、黄国璋、黎锦熙、薛愚5位理事和西北联大有渊源。其中,严济慈1931年至1938年任北平研究院物理学研究所和镭学研究所长,郎之万、狄拉克、玻尔等国际著名物理学家都曾到访;薛愚在1936年到1938年间任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国立西北农学院组成部分)教授兼农化系主任。
掌舵西北联大的九三学社前辈们
根据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安排,西安临时大学不设校长,而以筹备委员会代行校长职权。教育部聘徐诵明、辛树帜等九人为筹委会委员。1938年,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设立文理、法商、工、农、教育、医六个学院。西北联大仍不设立校长,领导体制由校筹备委员会常委徐诵明、李蒸、李书田、陈剑翛负责主持。后来因为陈剑翛离任和李书田主持其他,教育部遂指定李蒸、徐诵明、胡庶华为西北联大常务委员。这其中,徐诵明、辛树帜、胡庶华后来都加入了九三学社。
(徐诵明)
其中,徐诵明是教育家和病理学家,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和现代医学教育的先驱,中国病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928年11月至1932年8月任北平大学医学院院长。1932年至1937年任北平大学代理校长、校长。1937年后,他先后担任西北联合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同济大学校长、沈阳医学院院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人民卫生出版社社长、《中华医学杂志》总编辑等职,是第三、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38年7月17日,国民政府教育部令西北联大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组合成立国立西北工学院;西北联大农学院、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与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成立国立西北农学院。1939年8月8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改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为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与师范学院同时设立设置,与西北联大脱离。西北联大进入“五校分立”时期。
作为率先独立的五校之一,国立西北工学院后来走出了多位科技界的九三学社社员。其中,刘锡瑛担任电机工程学系主任,罗明燏担任航空工程学主任,魏寿昆兼功课研究所矿业研究部主任。魏寿昆是冶金学和冶金物理化学家和冶金教育家,是中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创始人之一,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辛树帜)
国立西北农学院则走出了九三学社社员在农业科技领域的代表人物辛树帜。辛树帜当年放弃了戴季陶、朱家骅约他回国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待遇,一心想扑在科学教育事业上。1938年,西北农学院成立,辛树帜任院长。1939年,辛树帜因受国民党CC派排挤,被迫离开。新中国成立后,辛树帜又执掌西北农学院18年。除了辛树帜,副院长王振华以及沙玉清、虞宏正、石声汉、牛春山授、闻洪汉等教授后来都成为早期的九三学社社员。
延续北平大学文理学院、法商学院文脉的国立西北大学,也集纳了九三学社前辈的超强阵容。赵进义担任理学院院长,黎锦熙担任中国文学系主任,黄国璋担任地质地理学系主任。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的九三学社前辈则以袁敦礼为代表,袁敦礼先后任西北联合大学和西北师范学院体育系主任,1946年后又任北平师范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袁敦礼历任兰州体院院长、甘肃师范大学副校长,是我国现代体育教育的主要创始人。
(徐佐夏)
国立西北医学院成立后的前两任院长后来都加入了九三学社,其中,药理学家徐佐夏1939年担任独立的西北医学院首任院长,一直持续到1944年,是西北地区医学高等教育的拓荒者,解放后担任青岛医学院首任院长。生理学家侯宗濂1944年出任西北医学院院长,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侯宗濂为西北医学院(后改名西安医学院、西安医科大学)院长。
爱国民主科学精神的血脉相连
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九三学社章程》第一章第一条规定:“从事科学、技术工作以及高等教育、医药卫生等方面的高、中级知识分子,赞成并愿意遵守本社章程,可申请加入本社。”
而西北联大的使命则是,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为中国的科学研究和教育体系留下一堆薪火。西北联大拥有涵盖文、理、工、农、医、师范的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九三学社先辈们在艰苦的岁月中,用自己的知识为中国灌溉着伟大民族复兴的力量,爱国、科学、民主的信仰让他们在精神层面血脉相连。
(许德珩)
民主精神惺惺相惜。九三学社创始人许德珩和国立北平大学的一段渊源,则为后来西北联大一分为五埋下了伏笔。在抗日战争以前,国立北平大学特别是法商学院拥有不少进步分子,因而被国民党中央注意。徐诵明担任北平大学代理校长后,1936年新聘许德珩、程希孟、沈志远为法商学院教授,国民党中央更加仇视。1937年三、四月间,国民政府教育部要求解聘许德珩等五位教授,徐诵明拒不执行。国立北平大学转战西北融入西北联大后,许德珩等人失去联系,仅沈志远一人到任。但徐诵明不解聘教员又消极抵抗的行为已经在教育部备案,成为西北联大后来被拆散的远因。从中也可以看到徐诵明、许德珩等九三学社先辈们的共同信仰。
(师昌绪)
爱国主义代代相传。西北联大的精神星火相传,从这里走出的不仅有九三学社的教授前辈,还有学到知识回报国家的学生,典型代表就是师昌绪院士。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师昌绪随家人到河南,入冀绥平津联合中学,后来该校迁到豫西淅川,改名国立第一中学。1940年中学毕业后,师昌绪步行到陕南,考入西北工学院矿冶系,以优异成绩获林森奖学金。1952年在美国欧特丹大学获冶金学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3年,积极参与争取回国的斗争,终于在1955年回国,把所学奉献给祖国,成为中国著名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历史有时候总是充满巧合。国立西北医学院变化一直在持续,1946年并回国立西北大学,成为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1950年再次单立为西北医学院,1956年改称西安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西安医科大学。九三学社中央韩启德主席1979年至1982年正是在西安医学院就读研究生并获得病理生理学硕士学位。众所周知,国立西北医学院的前身是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再往前追溯则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韩启德主席还是北京大学医学部首任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前身也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就这样,韩启德主席成为连接西北医学院京源和陕源的交汇点,再次证明了九三学社和西北联大的深厚渊源。
作者:门国锋
单位:九三学社青岛市委员会思想建设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青岛财经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