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多党合作事业的新形势、新问题与新任务

来源: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    时间:2019-08-13

一、中国多党合作事业面临的时代新形势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多党合作事业”。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指出:从全球视野看,中国多党合作事业体现了世界政党制度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不仅对中国有意义、有价值,而且已经并将继续影响着世界,具有越来越显著的世界意义;这主要体现在它破解了世界政党关系的一个历史难题,拓展了世界政党制度的实践发展路径,创造了世界民主政治的崭新实现形式,打破了世界政党政治的西方话语霸权。近四十年来的政党制度成绩斐然说明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性。然而,这一基本政治制度也面临着国内外的时代新形势。国内新形势体现在贫富差距引发的经济分化与阶层矛盾。经济分化使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利益整合、组织整合和意识形态整合功能面临着挑战。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使先富裕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地发展。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是同样的道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宣告开启“新时代”之时,决心为本国企业创造跨国战略合作机会,并让政治体制更富弹性,使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导者。此时,不再呈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掩之态,却引起了西方大国对中国外交、贸易影响力的恐慌,加之中国军费投入仅次于美国,更加剧了中美之间的矛盾。这构成了中国多党合作事业面临的国外新形势。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会开幕式上表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改革开放之初,正值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狂欢和苏联的解体,西方国家陶醉在“历史的终结”的虚妄之中,要把中国引入“世界主流”,于是,就凭借科技、工业的优势,俯视中国,并流露出“怜悯”和“仁慈”。德国《明镜》周刊于2017年11月11日刊文提醒:“中国的了不起或可怕不仅仅在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而在于‘中国政党制度模式’是伟大的创造,是其他国家可以效仿的对象。十九大报告向世界宣示了中国在国内今后几十年要做的事情,也告诉世界,我们在世界上要做的事情。习惯了冷战思维的西方总怀疑社会主义国家也像它们推广西方民主那样,把自己的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到它们头上,同它们之间存在你死我活的矛盾。”

十八大以来,随着留学回国人数的不断攀升,已有231.36万人学成归国,占改革开放之后回国总人数的73.87%。留学回国人员不仅成为知识分子队伍中的一个新的群体,俨然成为海外华侨、扩大对外科技文化交流联系的中坚力量。这使得与海外有着广泛联系的致公党、民革、台盟等民主党派代表的范围呈扩大的趋势。知识分子人数的增加也夯实了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根据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中国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口为1.7亿人,党外知识分子数量已超过1亿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历来是党外知识分子的重要聚集地,是统一战线各方面代表人物的重要源头和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全国总人口中,知识分子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与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也进一步扩大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民主党派社会基础。参政党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引导所属社会阶层人士,解决国是民生疑难问题。“历史像一面镜子,既可以照出过去,又可以照出未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为了发展,需要研究自己的历史,一个政党为了承担他的历史使命,也需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明了向哪里去,落实怎样到哪里去!”为了“明了向哪里去”,从而继续迈开多党合作事业新征程,我们理应发现中国多党合作事业面临的时代新问题。

二、中国多党合作事业面临的时代新问题

以下从参政议政、协商民主、民主监督三大方面展开,论述中国多党合作事业面临的一些时代新问题:

第一、参政议政存在的时代新问题。

参政党年轻党员的素质程度将决定着新时代中国多党合作事业的坚实基础,决定着未来的整体走向。截至2010年底,八个民主党派成员总数达84万人,在全国范围内,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非中共人士有3.2万人。随着多党合作制度的健全,越来越多的非中共人士在各级人大、政府、司法机关和政协等机构中担任领导职务。然而,部分党派成员在价值观方面呈现追名逐利、谋求挂职、实现多样化诉求等不良倾向。参政存在的新问题是党派新成员虽然兼顾个人理想、事业发展与社会贡献,却更重视自我价值或增加实际利益,更重视侧重拓宽社会人际关系。参政党党员或社员在入党动机上比较复杂化、功利化,普遍地存在弱化承担义务、无私奉献精神等问题。议政存在的新问题是不同党派的基层委员会、同一党派的不同基层委员会均在某一阶段跟踪同一社会热议话题,递交了千篇一律的信息,难怪参政党市委参政议政部逐渐地增强对信息筛选的审核标准,于是,之前“以量取胜”的基层委员会已经不再具备优势。

第二、协商民主存在的时代新问题。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形式包括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七种。其中,政党协商存在的主要新问题是冷热不均,即上热下冷(中央、省市热,基层冷)、内热外冷(统战系统内部热,统战系统外部冷)、党外热党内冷(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热,中共组织中冷)。政党协商还存在着民主党派调研活动缺乏机制保障和协调性、政党协商与其他协商缺乏有效对接、公众对政党协商的认知度和认同度有待提升等其他新问题。地方人大在开展协商工作时,存在着人大协商程序、协商意见处理方法等有效制度规范等问题。政府协商存在着缺乏民众普遍理解和支持、作用意义认识偏差等问题,从而造成工作上不能及时到位,同时,还存在着乡党委政府对协商民主建设重视力度不够、缺乏协商民主建设的自觉性等问题。人民政协在推进基层协商民主进程中存在着协商民主制度不健全、协商民主氛围不浓厚、协商主体行为不确定和不规范以及协商民主立法不够健全等新问题。人民团体协商也面临着职能定位不清、制度化协商机制不健全、开展协商的制度化程度不高、主体协商意识和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因为基层群众主体意识薄弱,制度规定形式化且不健全,农村政治生活中的协商存在着协商主体经济基础缺失,协商主体缺乏民主意识以及基层领导在政治生活协商过程中职能异化等问题。社会组织协商存在的新问题,体现在思想认识不到位、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缺乏多样化参与渠道、缺乏制度机制保障、协商能力尚待提升。

第三、民主监督存在的时代新问题。

当前,民主监督的形式单一化,反馈信息的渠道还不够通畅。与中共相比,各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历来比较松散,基层组织建设比较薄弱。因为缺乏实权,民主党派在监督方面的效果,尚不如网络舆论来得强大。综合而言,民主监督存在的新问题包括:一方面,对民主监督重视不够,即在实施民主监督的过程中,无论是监督主体还是监督客体都有对民主监督重视不够的现象;另一方面,缺乏更加细化健全的民主监督运行机制,缺乏相应配套的、稳定的、能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的实施细则,以指导和规范民主监督工作。

三、中国多党合作事业的时代新任务

为了解决中国多党合作事业面临的时代新问题,有必要总结中国多党合作事业的时代新任务,体现如下:

第一、认真做好协商民主准备工作,克服协商民主存在的新问题。分析而言,就是根据参政党中共、市委座谈会年度安排,做好协商准备工作;加强和推进人民团体协商民主建设,进一步明确人民团体协商民主的职能定位,建立和完善人民团体协商民主的机制渠道,规范人民团体协商民主的程序和流程,逐步提高人民团体主体协商的意识和能力;推进政协协商民主组织创新、体制创新及加强制度化水平建设,促进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发挥协商民主在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的作用;从扩大参与范围、完善民主形式、规范民主运行等方面,推进基层协商民主有效运行;为了加强民主监督,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完善民主监督体制机制,坚持依法履职,完善民主监督内容;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在提升党外人士民主监督实效应在解决评判标准的基础上,推进政治民主化,拓展民主空间,增强民主监督的氛围;执政党自觉接受民主监督,积极加强民主监督制度、机制和程序建设,增强民主监督的动力,使基层委员会成员在挂职锻炼时主动提高监督意识,提升民主监督能力。

第二、注重实效,统筹规划,促进参政议政工作在上新台阶。当前,应当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与全国两会精神,夯实做好参政议政工作的思想政治基础。建议举办一年一度参政议政工作会议,总结过去的年度参政议政工作,部署新一年调研、论坛、研讨、培训、对外联谊等工作。民主党派基层委员会应加强与上级组织、统战部门、政协、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沟通。通过搭建参政议政平台。健全基层组织激励机制,完善参政议政工作年度测评表彰办法。

第三、加强参政党人才队伍建设,致力新时代中国多党合作事业。针对新党员或新社员,开展参政议政培训工作。针对骨干党员或骨干社员,举办一年一期的“参政议政骨干培训班”。针对参政党信息骨干,延续每年二期至三期的信息骨干培训班常规工作。与此同时,遴选各基层委员会的信息骨干,举办若干次知情报告会,适时地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基层巡讲和基层调研活动,加强宣讲专家的集体备课工作。不断地创新培训形式,以会代训,通过相关的研讨会、述职会和学习班,不断地提高成员相关的能力。深入地组织区、县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的学习活动,推进学习会的常态化、制度化。针对年富力强的资深党员或资深社员,建议搭建“参政议政人才库”,探索“参政议政优秀青年联谊会”成立工作,重点加强信息骨干队伍建设,形成从上至下、信息贯通的传达网络。

第四、认真发动基层委员会成员,开展课题研究。改进年度参政议政课题重点和招标立项办法,完善《参政议政课题管理办法》,适时召开关于课题管理工作的总结座谈会,总结课题调研实施情况,查找问题,深入研究。调整选题机制,改进选题办法,实行上下互动,进行重点与招标一体化遴选。以学习十九大精神与全国两会精神为主旨,提出坚持与发展中国多党合作事业的总体目标与任务,制订实施“参政议政课题研究专项计划”,进一步加强上下联动,发挥特色,以课题为纽带,引导基层委员会成员关注国是民生事件的热点与难点。

第五、拓宽课题渠道,加强与社会力量合作,改进调研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调研活动。适时地召开专家工作会议和课题组总结会议。发动基层委员会成员,争取与科委、教育、卫生、农林、环保、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联系沟通,不断完善合作的形式,填充合作的内容,提高合作的质量。有选择地开展课题跟踪调研,不断地提升调研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更好地发挥基层委员会成员的整体智力优势。强化合作研究机制,形成专委会、直属基础组织、区委和专家学者的研究合力。

第六、切实做好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一方面,在扩充信息的渠道上,侧重地支持骨干党员或社员,积极地撰写社情民意信息,提高反映信息的质量;要求每位骨干党员或社员一年至少递交一条信息,并保质保量。参政党市委委员、基层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参政党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础主委及机关干部要带头撰写,一年至少递交两条信息。加大信息整合力度,对被政协等部门采纳或高度重视的信息,应及时地反馈给信息撰写者。另一方面,有待创新信息报送与公示等工作机制,做好每一季度的信息公开事宜,即向基层反馈社情民意动态情况,通报参政党基层党员或社员撰写社情民意信息的情况。

第七、发挥政协提案的作用,完善提案办理情况的跟踪和回复机制,加强与相关科研、企业单位的协调合作,加强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工作。进一步加大建言献策的力度,做好中央政协与市政协的精神传达工作,做好递交提案的工作。多渠道收集基层委员会成员的意见,集思广益,做好一年一度民主党派中央的全国“两会”提案材料准备等工作。

四、总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多党合作事业。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多党合作事业”的概念,并从代表、功能和效果三个维度阐述了多党合作事业的鲜明特点、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生逢新时代,应为国效力!作为民主党派成员,宜将围绕多党合作这盘棋,立足本职工作,与共产党同心同德,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更好地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九三学社上海师范大学委员会   庄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