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刊|全国政协委员施卫东:建议通过医联体推进分级诊疗
【字体:大、中、小】
【颜色:】
浏览量: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引发了国人对医疗健康的空前关注,这也成为此次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最热议的话题。25日,记者在连线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副主委、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时获悉,在今年“两会”上,他聚焦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出了“关于推进多类型医联体建设、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提案”。
2015年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制度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但在推进分级诊疗的过程中,还存在基层医院服务能力不足、体制机制不完善、宣传引导不到位等一些问题。” 施卫东认为,必须进一步推进多类型医联体建设,全面构建科学、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新制度。
施卫东认为,强化政府责任,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必须重视“强基层”这一根本,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破解基层基本医疗功能弱化、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同时,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分级诊疗激励机制,强化医保报销政策杠杆作用。他建议医保等有关部门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提高乡镇卫生院门诊统筹、住院报销比例,引导群众就近就地选择医疗机构首诊;建立慢性病基层首诊制度,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基层首诊试点慢性病,原则上须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对于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可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对患者自行越级就诊的,原则上不予出具转诊单,不享受相关医保报销优惠政策;健全完善双向转诊机制,明确上级医院预留一定比例门诊号、检查号、住院床位等,优先接诊基层和下级转诊患者,对需要住院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手术患者,建立绿色转诊通道。
推进多类型医联体建设,是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施卫东在提案中建议,进一步完善医联体运行机制,推动各级各类医联体实质性运作,积极采取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专家坐诊、业务指导、开设联合病房等紧密合作方式,全面加强下级机构薄弱专科建设,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基层就诊率。
此外,他还建议推动落实药品倾斜政策,为基层就诊、转至基层治疗患者提供必要的药品供应保障;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形成长期契约关系,促进基层首诊。
“互联网医疗”也是两会的热词之一。施卫东建议,在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分级诊疗”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远程影像、心电、检验、电子病历和双向转诊信息系统,打通检查检验、医保结算、医疗支付等环节,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实现“基层接诊检查、上级诊断、下级治疗”的就诊模式。
此外,他还建议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调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分级诊疗制度建立的目的和作用,普及分级就诊、分级转诊、分级报销等相关政策,提高居民认识,转变群众就医观念,为构建分级诊疗制度营造良好氛围。
来源:南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