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刊|如何不再“缺芯少魂”?九三学社中央建言提高国企创新能力
【字体:大、中、小】
【颜色:】
浏览量:
“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作为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主体和应用主体的国有企业,居于我国产业链创新链重要位置,聚集大量创新资源,拥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研发设计咨询技术创新机构,是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部署的骨干力量和国家队,有责任和能力肩负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重担。
在当前日益严峻复杂、斗争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中,如何着力提高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发挥好国企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作用?围绕这一重要主题,九三学社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着力提高国企创新能力的提案》。
围绕科技领域建言资政,一直是九三学社的履职重点。2019年,九三学社中央调研了10家国企的创新驱动发展情况,并有针对性地邀请其中7家国企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专题座谈。今年1月,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带队调研了几家国有企业,并召开座谈会了解科技创新相关情况。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九三学社各省级组织、九三学社中央各专门委员会、促创工委按照九三学社中央统一部署,克服重重困难,也形成了不少调研成果。
“调研中,我们印象最深、也是最让我们担忧的是当前我国的产业技术基础支撑还很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告诉记者。
调研组在一家国企调研时了解到,这家企业还有很多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和核心基础元器件产品需要从国外进口,“缺芯少魂”的问题严重。
“我们一些企业在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但这些产品要真正实现国产替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赖明表示。
提案里的一组数字显示:2018年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显示,央企受制于人的重大“卡脖子技术”高达450余项。在国企创新能力较弱的电子信息产业,130多种基础材料中32%是空白,52%依靠进口,芯片87%以上依赖进口。
“做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助力形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已经时不我待。”赖明强调。
九三学社中央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国企科技创新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研发投入水平仍待提升、创新动力亟需强化等几方面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九三学社中央在提案中建议:支持创新要素集聚,强化国企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创新能力考核,加大国企研发投入力度;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构筑国企人才和智力支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如何强化国企自主创新能力?提案认为,一是在重大应用创新领域,大力支持以国企为主体,开展国企、民企、高校、科研院所跨区域跨领域协同创新,着力打造关键共性技术协同创新平台。二是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方面,给予国企一定政策倾斜;在以应用技术研发为主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方面,鼓励有优势的国企主导和组织实施。三是鼓励“两院”院士等高端科技人才参与国企自主创新,支持国企先进科研成果跨领域同源拓展应用。
提案还主张进一步健全国企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国企创新能力考核,增加研发投入及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在国企负责人业绩考核中的权重,尤其是增加基础研究、应用型基础研究在科技创新考核中的比重。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提案建议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教育方法,可借鉴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法国工程师培养、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还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激励机制、创新容错机制。
“要激发国企负责人的创新精神。一方面,通过完善国资管理考核机制,为企业遴选出懂业务、善管理、国际化、有魄力,真正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负责人。另一方面,通过大幅提高技术创新在国企负责人考核中的权重,突出技术创新在国资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赖明说。
此外,提案还建议加大力度落实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政策法规,为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提供先行先试的应用环境,使有科技创新成果的企业获得高额利润回报。
赖明介绍说,接下来,九三学社还要进一步发挥科技特色,整合社内外力量,紧紧围绕提高国企创新能力相关问题继续深入调查研究,努力在国企创新政策、制度等方面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