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中,罗卫红代表为何把这件事看得这么重
【字体:大、中、小】
【颜色:】
浏览量:
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自2019年全国两会以来,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浙江省委副主委罗卫红连续三年把目光聚焦到“信用长三角”上。
为何把这件事看得如此重要?
“‘信用长三角’建设,不再局限于一个行政区域内,通过跨区域联合奖惩,将真正实现长三角地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极大提升信用治理能级。”
罗卫红向小时新闻记者解释,早在2006年,以浙江省为主承建的“信用长三角”信息共享平台正式开通。经过10多年的发展,“信用长三角”已经建立了相对健全的制度,但与区域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相比,长三角信用体系建设显得相对滞后,建设工作仍不乏问题和挑战。 “这其中包括数据资源仍未有效整合、信用信息难以保证质量、数据管理耗费大量成本等问题。”罗卫红说,目前三省一市的信用标准体系、信用评级结果、信用管理制度难以统一,各地的信用服务平台大多仍是“各自为政”的状态。
她举了几个例子:由于三省一市的“数据交换不充分”,法院“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在三省一市的“信用中国”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时常查找不到;另外数据来源验证不足,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实行严格的财务核算,为了贷款临时拼凑财务报表,在数据验证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审计;在食品安全信用监管领域,三省一市有各自制度建设,但在长三角整体视角看,没有建立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各地内部又存在五花八门的管理平台,重复建设既影响协同,又耗费成本。
罗卫红在调研中也注意到,目前长三角区域信用体系专题组已经召开三十多次联席会议,在环境保护领域、旅游领域、食品安全领域、产品质量领域信用联合奖惩合作备忘录和失信名单认定标准进一步修订完善等方面也有了新突破。
这次全国两会上,她专门带来了一份《推广运用区块链技术,进一步提升“信用长三角”建设水平》的建议。
“具体来说,一是用区块链技术构建标准化公共信用体系;二是用区块链技术推动跨区域规模化应用;三是用区块链技术降低信用管理运营成本。”
罗卫红进一步解释,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构建公共信用平台,相比传统的长三角信用平台“各自为政”,通过信用合作、信用互认的模式,更有利于打破“信用数据孤岛”,更有利于制定跨维度、标准化的信用体系,更有利于跨区域跨行业协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