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刊】全国人大代表张伟:培养“能防善治”医防复合型人才
【字体:大、中、小】
【颜色:】
浏览量:
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江西省委会主委、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张伟
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警示我们:预防仍然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当前,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建立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的机制迫在眉睫。
从政策层面,要完善医学人才培养机制,将大健康理念融入医学教育;推进医防协同资源共享,促进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人员、信息、设备、研究平台等资源共享;深化医防协作,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基层医疗机构间的合作和指导;提供资金支持,加强对公共卫生机构基本建设、设备配置、重点学科建设、科研、人才培养等投入;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将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和医院感染防控等服务纳入辖区医保基金总量“包干”管理。
从医疗机构层面,要在发展医学科技、开展医疗健康实践的同时,将预防的理念贯穿于整个诊疗工作中,与疾控中心紧密衔接消除疾病影响因素,构建新型医防协同机制,推动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协同运行,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健康,助力健康中国。
同时,加强医学人才培养对于提升医防融合能力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中,临床医学专业和公共卫生专业是两个独立专业,在高等教育、就业环境、在职培养等多个方面存在明显界限,不利于培养具备医防融合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医防脱节的问题暴露,临床医生与公卫医生缺乏有效协同,影响了疫情判断、处置的准确性、及时性。反思后提示,要在知识体系、思想意识、行为模式等方面将两者结合。据此,建议从人才培养源头上推动医防融合,对临床专业学生,加强传染病防控能力和慢性病管理能力的培养;对公共卫生专业学生,合理设置临床知识的教育和实践,推进临床教育和公共卫生教育相互融合。同时,鼓励医学院校开展面向全体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合理增加公共卫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课程,联合疾控中心培养公共卫生人才,强化实践教学、现场教学,培养“能防善治”的医防复合型人才。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