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刊】李彬:尽快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字体:大、中、小】
【颜色:】
浏览量:
“我国已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但消除绝对贫困并不意味着贫困的最终解决。”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广西自治区政府副主席、九三学社广西区委会主委李彬提交了《关于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提案》,建议在后扶贫时代密切关注相对贫困群体,并在总结打赢脱贫攻坚战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统筹城乡、区域、形态一体化治理,最大限度减少相对贫困的发生,有效化解长期贫困、相对贫困的代际传递。
李彬在全国政协会议小组讨论发言
“在后扶贫时代,贫困治理由原来的物质贫困、收入贫困转化为精神贫困、发展贫困,现有的单一贫困识别指标难以适应后扶贫时代的贫困治理。”对此,李彬提出,建立起包含“文化贫困”“精神贫困”“发展贫困”等因素的多维度贫困识别标准,以提升贫困治理的精准度与有效性。
建立健全贫困预警与主动发现机制,在后扶贫时代同样重要。李彬建议,依托信息技术建立“贫困信号灯”,实现困境程度智能识别、困境人群精准锁定、救助政策人机咨询等。同时,进一步破除数据壁垒,促进救助数据在人社、卫健、医保、房管、民政等部门间交换共享。
“后扶贫时代,应加快培育参与救助工作的社会力量,变生存型救助为发展型救助。”李彬认为,当前,救助类社会组织偏少、服务项目精细化程度不高、政府购买社会救助项目资金不足,建议鼓励加大购买服务力度,明确救助社会工作的专门服务清单,规范救助社会服务与现有救助工作体制机制的融合。
扶贫政策的户籍地原则和政策体系的城乡分割,使大量流动到城市的人口陷入既脱离了农村扶贫体系,又难以进入城市救助体系的“两头空”境地,极易成为新贫困人群。李彬建议,要切实增加对城市流动人口的重视,逐渐把这类人群纳入城市救助和公共服务的对象,在相关应急救助预案中明确救助政策、措施、程序等内容。(张雯宁 王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