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刊】刘广:以美育教育提升文化建设 建设未成年人美育博物馆
【字体:大、中、小】
【颜色:】
浏览量:
全国政协委员刘广表示,美育教育是未成年人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能培养未成年人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同时能促进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和谐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升新时代文化建设。
刘广认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刘广指出,当前中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已达到4亿,引领未成年人确立正确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信仰、价值观等,已成为全社会的一个重大课题。近代美学教育家、北大首任校长蔡元培认为:“美育者,应善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以美育代替宗教”的初衷是想以近代艺术教育抵抗传统的儒家封建思想,以此打开中国美育的一扇大门,旗帜鲜明地拔高美育在国民教育中的作用,试图以一种更富有感情、也更符合人性的方法去陶冶人们的心灵,提高道德素质,以美育为引领,通过美育让美的种子在未成年人心中生根,开出真善美之花,结出真善美之果,这也就是以美促德的思想雏形。
近期,一档以博物馆为载体,以历史典籍为故事,透过影像化展示、故事化讲述,探讨中华文明的形成及其对世界的贡献的电视节目《国家宝藏》,正在吸引所有的社会圈层,让人们的目光又重新聚集在文物、博物馆上,博物馆也再次被印证为“美育的最佳之地”、被推选为“最佳美育代表”。而把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提到了首位的《博物馆条例》第一章“总则”中写明:“本条例所称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
因此,刘广表示,建设“未成年人美育博物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博物馆在未成年人美育教育活动上的开发过少,大部分博物馆对外开放的主要功能是展览,很少有博物馆能够根据教育的不同层次设计由浅入深的未成年人美育教育活动,让未成年人观众实现从观察层面到思考层面的转变。
二、许多博物馆美育教育活动流于表面,既没有考虑到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实际接受能力,也没有真正挖掘出博物馆资源的文化内涵,难以激发未成年人的美育学习兴趣。
三、博物馆的教育资源未做到合理、充分地与未成年人分享,大部分所谓的“第二课堂”终究不过是换了场地和老师的课外活动而已,要么是博物馆提供课程讲座,或是未成年人在博物馆的展厅中一边参观一边听讲解,未成年人能够参与其中的机会并不多。
四、博物馆因有文物保护、活动经费、场地限制、人员不足等多方面的制约因素,资源并未得到深层利用和开发,长久如此既不利于博物馆自身美育教育功能的发挥,也会影响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进程步伐。
刘广提出关于建设未成年人美育博物馆的建议:
一、在公立博物馆中设立未成年人美育博物馆,激发博物馆的分享精神,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未成年人美育教育上的资源功能。
二、应真正考虑到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和学校美育教育的不足,设立专门面向未成年人的美育博物馆,为未成年人提供学习素材,如可触摸的实物模型、无条件开放的图书室、实验室、工作室等等,真正发挥博物馆作为美育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优势。
三、博物馆界和美术教育界应加大合作力度,深化合作层次,设立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各方的主管部门应当为馆校合作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从经费、政策和组织上给予足够的支持。
四、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未成年人美育博物馆课程开设、人员培训、教材编写以及合作活动的筹备和开展,不能仅仅是参与者,而应当切实地参与到活动的计划和实施中去。
五、提升对美育博物馆教育者的纽带作用认知,专业的美育教育者更加熟悉未成年人的美育诉求,只有美育教育者能够得心应手地利用美育博物馆资源时,博物馆的文化资源才能真正转化为美育教育资源,从而杜绝让美育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的“走马观花”式的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