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刊】雷后兴委员: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字体:大、中、小】
【颜色:】
浏览量:
听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委员、社丽水市委原副主委雷后兴直呼,“令人振奋!”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他尤为关注,“其中特别提到,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是种子和耕地。”
雷后兴说,自己出生在乡村,对于这一点体会深刻,“种子可谓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生产取得丰收的保障基础,对国家稳定、社会安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耕地既要保护,也要高效利用。”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总理作报告时说,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我们一定要下力气也完全有能力保障好14亿人的粮食安全。”雷后兴感慨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这项工作提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粮食安全问题,足见政府对粮食生产的重视,也展现了足够的决心。
这与雷后兴所关注的问题不谋而合。今年,他把一份《关于完善与推广区域性国家种子认证体系的建议》带到了全国两会上。
雷后兴调查发现,作为农业生产大国、用种大国,我国每年用种总量约125亿千克,但我国种子认证制度却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认证范围小,认证、审核监管机构信息公开不及时,部分地区出现高单价、低产量的农作物炒作等。”
雷后兴建议,我国对种子安全和认证体系应出台相应规范。“首先,扩大种子认证品种和地域范围,淘汰落后产能种子品种,减少种植浪费。一方面,在现有水稻、玉米、小麦、柑橘等20多个种子试行认证方案基础上,及时出台所有主要农作物种子认证方案;另一方面,与周边国家建立种子互认标准,特别是与东盟、上海经合组织的主要国家合作,加强农业领域的专家合作,尽快出台以亚洲地理环境为特征的种子认证体系。”
同时,他提议,应建立种子认证后的增产、减耗种植制度,并加大种子认证后的推广力度,“对新认证种子推广实行补贴政策,对新认证种植的农作物由国家兜底收购,并扩大对周边国家深加工农产品的出口,促进种子区域性国际贸易发展,最终让老百姓种上优质、高效、安全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