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九三学社中央:关于进一步发挥大科学装置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的提案
【字体:大、中、小】
【颜色:】
浏览量:
大科学装置是国家为解决重大科技前沿、国家战略需求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科技问题,谋求重大战略突破而投资建设的大型研究设施,是科学突破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大科学装置在推进科技强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尚不能有效满足建立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要求,在打造战略科技力量中的作用仍待强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顶层设计不够完善。一是在立项方面,部分同类型的大科学装置项目布点分散,统筹不足,尚未形成合力,难以发挥1+1>2的作用。二是在运行管理方面,缺乏科学严谨的评估环节。如,由于对大科学装置升级改造和“退役”缺少评估,大科学装置存在性能更新不及时、使用效率降低和风险增加的问题。
二、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大。一是经费支持不足,目前大科学装置的核定经费一般只能维持装置基本建设运行,建设期间的人员经费往往未列入,项目研究过程中意义重大的预研环节缺乏国家层面专项经费支持。二是建设用地矛盾突出。大科学装置建设除了主机建设用地需求,还有一些配套设施建设用地需求,但因土地使用政策限制,用地需求往往无法满足,制约了项目的系统性建设。
三、缺乏相应的人才评价标准。大科学装置通常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建设与运维,但目前对工程技术类人员的考核晋升标准往往“一刀切”地参照基础研究人员,存在“唯文章”“唯帽子”等问题。由于职称晋升通道不畅,工程技术人才面临极大的流失风险,直接影响了大科学装置稳定运行和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
四、关键设备与工艺技术存在卡脖子风险。支撑大科学装置建设的关键设备与工艺技术对国外产品依赖严重,很多相关设备都是从国外采购,甚至一部分不锈钢加工件都来自国外。
为此,建议:
一是科学合理布局,促进大科学装置集群发展。进一步加强大科学装置顶层设计,坚持统一布局、总量控制的原则,优先布局面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国家安全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相关的科学装置项目。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的协同作用,形成集聚效应。
二是加大支持力度,保障大科学装置高效运行。树立大科学装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在装置申报论证阶段明晰国家和地方的权责,充分考虑大科学装置维护、更新和提升所需的资金。建立地方政府大科学装置“特事特办”服务机制,满足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发展需求,实现中央部署和地方发展的“双赢”。
三是系统规划设计,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定期对大科学装置的性能指标与世界科技前沿发展、国际同类装置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评估,对现有装置及时进行升级换代或关闭“退役”。根据大科学装置的科研基础支撑特性,设置专门的人才政策,破除“四唯”、构建“新标”,解决工程和运维人员的评价、晋升和待遇问题,建立高校、科研院所及平台运维之间的人员流通机制。
四是建立技术联盟,解决关键设备与工艺技术卡脖子风险。设立大科学装置联合开发专项基金,促进具有专项技术的高科技企业与高校、大科学装置形成技术联盟,联合攻关行业通用型技术,突破相关工艺与装备技术难点,实现特种设备和工艺的自主研发和国产化,不断降低对国外产品的依赖度。同时,参照国际通行模式,鼓励企业参与装置运行及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