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废弃矿井酸性排水污染风险防控的提案
【字体:大、中、小】
【颜色:】
浏览量:
废弃矿井闭坑后,尾矿库、废渣堆放区、采空区污染物受降水冲刷、地下水回升因素影响,形成的水力交换或涌水产生了矿井酸性排水,极大破坏矿区及其周边水土环境。长期以来,酸性矿井水防治是世界各国矿区治理中最突出的问题。十余年来,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多地开展了“拉网式、地毯式”废弃矿井酸性排水排查登记、污染防控和治理修复工作。然而,废弃矿井酸性排水点多面广、排放量大、成分复杂,特别是新近闭坑、尚未涌水的废弃矿山,地下水水位恢复并将污染物释放至地表的过程,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治理时间长、成本高,仅靠末端治理难以持续。
为此,建议:
一、精准排查识别,分级分区开展防控。一是以“双源”(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下水污染源)为核心,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分期分步排查酸性矿井水的影响及其补给、径流、排泄区关系。二是持续开展废弃矿井酸性排水来源精准识别,借助地球物理方法的精细化水文地质调查对地下水流动路径、通道以及地下水集中补给区进行定量识别。三是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积极开展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逐步建立“分区管理,分级防控”的废弃矿井酸性水污染防治体系,实现废弃矿井酸性排水污染防控全面监管、重点区域水质持续改善。
二、持续做好跟踪监测和研究,保障水质安全。一是加强闭坑矿井尤其是已封堵矿井水水质监测,为开展闭坑矿井水文地球化学演化机制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强化对已治理和未治理废弃矿井酸性排水点的水质监测,准确预测环境影响范围,合理评估环境风险大小,做好应急响应和科学处置准备。二是选取废弃矿井酸性排水重点区域建立大数据中心或平台,开展废弃矿井酸性排水污染防控研究与示范应用,对废弃矿井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规律和防控措施进行持续跟踪研究。三是组建一支以地质、环境、化学、生态等领域科研工作者为核心的多学科、跨领域技术攻关团队,积极探索闭坑矿井水的自然净化机制和人工干预下的抑酸机制,为废弃矿井低成本、可持续自然修复技术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四是结合河流水体功能区划、水生态状况和水体断面水质考核要求,合理划分水质控制断面,科学设置管控断面、达标断面,在实现水体自净的同时确保水质稳定达标。
三、推动相关技术和成果的转化应用。一是针对部分环境风险小且可控的矿井酸性排水,可通过无动力处理、跌水曝气、过滤沉淀等方式降低污染物浓度后直接排入河流,充分发挥自然复氧和地势特点以及水体稀释、扩散、中和、沉淀的自净能力。二是积极开展源头治理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并探索与末端治理技术有效结合。在适宜地区,可采取注浆封堵地下水补给通道、疏排地下水等措施。三是尽快设立相关专项科技项目,用于废弃矿井酸性排水源头削减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专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