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 | 黄勇平:建立以成果内含为核心的科技评价体系

发布日期:2024-03-06     来源: 上海科技报

【字体:

【颜色:

浏览量:

微信图片_20240306171358.jpg

黄勇平: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

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是评价科技成果质量和价值的一种体系化方法,它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科技成果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影响力,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工作的方向和动力,为科研机构和科研项目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黄勇平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整体的科研水平不断上升,但与国家对科技创新的迫切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科技发展迫切需要以成果内含为核心的评价体系。

黄勇平发现,当前科技成果评价主要以论文发表数量、论文引用次数和论文发表的杂志和专利数量等定量指标为主,忽视了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效果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因素。因此,评价结果可能存在片面性和不公正性,不能全面反映科技成果的真实价值。科技成果评价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规范,不同评价机构和评价者之间评价标准存在差异,导致评价结果的不一致性和不可比性。

科技成果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往往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偏颇。科技成果评价过程中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评价结果往往缺乏公开透明的依据和过程,导致评价结果的公信力和可信度受到质疑。

针对科技成果评价,黄勇平建议,首先,科技成果评价应该综合考量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除了专利数量、论文发表数量等定量指标外,还应该考虑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效果、社会影响等定性指标,以全面评价科技成果的质量和价值。根据领域特点,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规范,明确评价的指标和方法,确保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提高评价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建议除了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以外,其他应用基础或者应用成果都需要增大应用效果的权重。评价获奖成果要充分说明在什么领域、解决了什么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什么突破。

其次,可采用提名制的方式来遴选优秀的科技成果。在评审过程中邀请领域的小同行对成果采用比较分析、专家评审、用户反馈等方法,综合多方面信息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价,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邀请不同领域的大同行综合评价科技成果对社会发展贡献进行评价。同时,建立科技成果评价的长效机制,定期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价和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评价过程中的问题。

最后,加强科技成果评价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把每一位参与评审的评委提出自己的评审理由向外界公布,经受社会的监督。评审委员会汇总意见,提出支持的理由是什么,不支持的理由是什么。由此,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开透明,提高评价结果的公信力和可信度,减少争议和争端,增强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