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 | 李兴钢:构建建筑人居环境 胜景几何

发布日期:2024-03-08     来源: 中国建设报

【字体:

【颜色:

浏览量:

今年是成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第二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设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李兴钢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次走进人民大会堂。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鸟巢”中方设计主持人,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总设计师,李兴钢亲历了北京这座“双奥之城”奥运场馆的诞生与成长,也对建筑设计如何“以人民为中心”“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微信图片_20240308173356.png

在履职的过程中,李兴钢常常思考建筑要传达的“胜景”是何种状态,重新对建筑和自己进行发问。他认为中国的传统城市、建筑、园林和聚落之中存在着一种一体化的营造哲学,这种一致性表达了中国文化中对人工交互自然的状态的追求,可视为是一种关于“理想世界”的营造。“我将其与当代现实相结合,形成一种‘现实理想空间营造范式’,并以此指导建筑设计,称之为‘胜景几何’理念。”李兴钢介绍道。

关于如何在城市更新中,留住文化和乡愁,履职已一年的李兴钢也有了新的理解,提出“新构与遗存相生”的文化环境交互设计建造方法,将遗存保护与更新活化需求高度结合,慎重分辨判断历史遗存的“基因”和“遗物”两种价值,采用“新旧因借”和“新旧叠合”两种更新模式,用以解决历史遗存传续中新建筑的定位和协调问题以及既有建筑与历史遗存保护和利用问题。以“融和”应对“失和”,是构建建筑人居环境中留住“记忆和乡愁”的文明传承与文化延续路径。

去年全国两会上,他提交了《关于以高质量建筑设计建造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站公开了提案答复的函,明确了“高质量建筑设计建造是建设符合时代和人民需要的好建筑的重要基础,是促进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支撑。”  

今年,他在撰写提案时,更加关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深入分析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今年李兴钢带来了四份提案,分别是:《关于推进全国“大空间建筑平急转换”基础设施试点工作的提案》《关于建设国家建筑博物馆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案》《关于尽快出台新版收费标准、促进建筑设计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和《关于以试点建设推动产储调消一体化农村屋顶光伏系统的提案》。

在确定选题的过程中,他走访行业内领军人物和诸多同行,着重了解实际情况,明确现在各级管理部门已经做了哪些事,还有哪些事没做,未来计划还要做什么事,过程中遇到哪些具体困难、需要如何解决等,确保给出的建议具备必要性和可行性。

对比去年的提案,关于建设国家建筑博物馆和推进“大空间建筑平急转换”基础设施试点的提案让人眼前一亮。

李兴钢表示,建设国家建筑博物馆,迎合时隔三十年再次在北京举办2029年UIA世界建筑师大会的契机,有助于全方位展示我国建筑的成就,与世界共同交流;“大空间建筑平急转换”基础设施试点着眼于利用好既有和新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空间资源,通过试点推进统筹规划和技术规范工作,真正实现好国家推行的“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我和团队都觉得今年的提案撰写工作更顺畅、更精准一些,还要努力争取不断进步,真正做到为国履职,为民尽责。”李兴钢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