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典型人物】冯俊:医生与患者的双重身份,为我积累了宝贵临床治疗经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九三人在行动之一百零三


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责任

白衣如雪,目光如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汹涌,防控形势严峻,他们是人民群众与病魔之间最坚固的堡垒,他们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

他们或奔赴湖北,或留在各省,但一样牢记着从医的初心,坚守阵地。他们中的九三学社社员,也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爱国、民主、科学的九三宗旨,用医者仁心谱写着守护生命的赞歌,体现着新时代九三人的责任与担当。

他们鲜活、生动,他们可爱、可敬。

本期,继续为大家介绍九三人的故事。

冯俊在发热门诊。受访者供图 

“对危重病人的救治,将是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最终决战。”近日,九三学社社员、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冯俊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好转,绝大部分轻症患者已康复出院,而对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仍将是他和同事接下来需要面临的考验。

冯俊和同事在发热门诊为患者筛查。受访者供图

2019年底,武汉多个地区陆续发现新冠肺炎病例。冯俊对接触的第一例患者至今记忆犹新:12月31日,一位病人发热、咳嗽8天治疗无效。问诊有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查血常规正常,CT提示肺部感染,临床确诊为病毒性肺炎。由于当时尚无处理该类患者的具体流程,冯俊立刻上报医院,建议启动特殊具体流程,并参与整个治疗方案的制定。当天下午,患者即被转至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就诊,争取到宝贵的治疗时间。

冯俊帮助患者挂号。受访者供图

“我自己都没想到会成为疫情中最先倒下的一批医务人员。”冯俊回忆,最初由于缺乏对新冠病毒的了解,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并不严密,加之就诊患者数量众多,身体每天都超负荷运转。1月初,他经历了发烧、咽痛、极度乏力和眩晕,退烧之后半夜依旧咳嗽不断……

当时尚无全国性的诊治指导方案,冯俊只能根据经验,在自己身上摸索治疗方法。按照病毒性肺炎的治疗打针吃药,与院内专家共同商讨病情。

冯俊坦言,被隔离后,相比身体上的痛苦,内心的自责与焦躁更为煎熬:疫情尚未明朗,患者越来越多,同事们还在连夜奋战,自己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很快镇定下来,身体也逐渐出现好转。“医生与患者的双重身份,为我积累了宝贵的临床治疗经验。”他参与到医院其他病患的远程阅片、讨论病例、指导会诊等工作中。

疫情初期,医院床位紧张,一些病人在狭窄的过道内留观输液。受访者供图

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当天也是冯俊解除隔离重返工作岗位的日子。正值疫情暴发期,每天面对的都是数量庞大的发热病人。他在抗疫手记中写到:许多病人只能在医院狭小的过道里输液,有的甚至连座位都没有。我不想当英雄,只想少一些人遭受病痛折磨,这是我作为医生的使命,也是作为九三学社社员的担当。

1月25日,冯俊所在的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被指定为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定点医院,2月5日医院新冠肺炎ICU病区正式开始收治危重症患者,他所在的ICU病区床位一夜之间全部收满。

“这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更繁重的工作,也意味着更高的风险。”冯俊谈到,医护人员的作息时间完全打乱,不仅要克服防护物资紧缺的困难,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一些曾与他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同事也被感染,使得本就超负荷工作的医护人员更显捉襟见肘。而他经常是忙完中法院区的工作,再连夜赶到主院区。

冯俊在ICU病房查看患者情况。受访者供图

“我多干一点,病患痛苦就少一点。”返岗至今,冯俊已连续工作50余天不曾休息。他说,自己体内已经产生抗体,理应多承担些救治任务。反倒是身边许多年轻的护理人员,冒着更大的感染风险战斗在一线。每每看到他们耐心地为病人吸痰、做口腔护理、鼻饲、换药、输液、测血糖等,都更坚定了自己奋战到底的决心。

受访最后,冯俊讲述了让他至今难受的一段经历:一位患者原本已逐渐好转,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将康复出院时,病情却毫无征兆地突然恶化加重,最终抢救无效去世。

“这让我和同事有种深深的挫败感,同时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这场疫情的严重。”他说,眼下武汉早樱已开,病患越来越少;但不到最后不会轻言胜利,直至最后一例患者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