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责任
白衣如雪,目光如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汹涌,防控形势严峻,他们是人民群众与病魔之间最坚固的堡垒,他们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
他们或奔赴湖北,或留在各省,但一样牢记着从医的初心,坚守阵地。他们中的九三学社社员,也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爱国、民主、科学的九三宗旨,用医者仁心谱写着守护生命的赞歌,体现着新时代九三人的责任与担当。
他们鲜活、生动,他们可爱、可敬。
本期,继续为大家介绍九三人的故事。
他们分布在新华医院的各个科室,平时他们是科室的骨干,疫情之下,他们出现在医院的各个角落里,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放弃节假日休息,日夜加班……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战胜疫情,守护健康。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九三学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委员会新华医院支社社员。
是俊凤 九三学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委员会新华医院支社主委,医务部主任兼门急诊部主任,副主任医师
是俊凤在疫情防控视频会议上作《疫情防控相关政策流程培训》
2003年,作为新华医院专家组成员,九三学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委员会新华医院支社主委、医务部主任兼门急诊部主任、副主任医师是俊凤积极参与抗击SARS。17年后,她成为了新华医院协同指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员主将。
1月20日,是俊凤就开始优化发热门诊的工作流程,人员、设备、空间……一切都根据每天的情况进行调整,新华医院最特殊的一点就是兼顾成年患者和儿童患者,发热门诊要将这两类患者分开,都需要有独立的空间,随着疫情的变化,发热门诊原有的空间肯定不够,从一层变两层、一栋楼以至于最后的两栋楼,“除了患者,还要考虑家属的留观场所,发热门诊的选址就换了三个地方,随后就是人员和设备及时跟上,全院上下都在齐心协力地应对疫情。”她感慨地说。
是俊凤语速极快,作风务实,善于沟通。她平时深入临床,了解一线工作的实际情况及相关人员特长,她这一特点对疫情之下医院的高效调度和配置资源至关重要。
“每天我们都要研判形势,根据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一天两次会议汇总各类信息,对未来一周的门急诊安排进行调整。”是俊凤说。她的岗位好比中央枢纽的核心点和调度中心,她用务实的作风穿针引线,查漏补缺,使医院的医疗工作在特殊情况下依然高效运转。
承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任务以来,是俊凤从未休息,碰到有确诊病人还得通宵应对,她笑着说:“年夜饭也是在医院吃的,我老公知道我忙,从来不催我回家,家里的事情不用我管。”但笑容的背后,除了对家人的感谢外,更多的是践行“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同时,作为支社主委,是俊凤还带领全院70多名社员在一线积极参加抗疫工作。
郭雪君 呼吸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郭雪君(右)在疫情防控指挥部视频会诊中
呼吸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郭雪君从2003年的SARS、2009年的H7N9肺炎疫情、近几年的甲流流行,到眼前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他一直带领着呼吸科首当其冲,投入到每次的救治工作中,以自己的精湛医术和坚强斗志,成为近20年来应对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先锋。
每次疫情来临,郭雪君不仅身先士卒冲在一线,还担任了上海市会诊专家、新华医院专家组组长、顾问,同时负责呼吸科RICU医疗组长,保证日常的临床一线工作。在近几年的甲流防治中,成功抢救多例重症患者。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郭雪君义不容辞担任了新华医院专家组组长,马不停蹄地到市内会诊、院内会诊,并在发热门诊值班。疫情初期,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不是很全面,郭雪君一直是亲自到发热门诊会诊,连续几个昼夜都没离开医院。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他协助医院管理部门不断完善发热门诊流程、设备设施配备等。在上海市卫健委下达了关于组派医疗队援助湖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通知后,郭雪君马上通过呼吸内科党支部进行了动员报名,大家积极响应。科室的崔志磊医生参加了援鄂医疗队,奋战在疫情防控的主战场。
两个多月来,在郭雪君的带领下,呼吸科全体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众志成城,砥砺前行,践行着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费爱华 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费爱华(左)在进行发热门诊专家会诊
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费爱华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带领急诊科医护人员坚守抗疫一线,她说:“守土有责,当仁不让!”这些天,她一直是多线“作战”,经常是急诊的工作和流程刚安顿好,又赶去发热门诊。
疫情初期,费爱华率先在急诊预检实行流行病学调查,最早的时候采用刻图章的方式,便于预检护士快速、全面展开调查,落实责任制,每一位患者对流调信息签字负责。她精细化管理,物资储备都要求提前备足,减少人员频繁来往接触。她指着急诊的大门说:“我们要守好这扇门。”
费爱华是发热门诊专家组成员,24小时待命。任何时候接到专家组的请求,她都会第一时间到达专家会诊室。有时夜里刚躺下,接到电话她就一刻不停地赶往医院。她经验丰富,用自己多年练就的“火眼金睛”从众多的急诊患者中筛查出“漏网之鱼”,“不能漏掉一例疑似患者”是她反复强调的,每一次会诊和读片,她都仔细揣摩,深入分析,确保判断准确无误。
“疫情当前,急诊人都在”,急诊科收治了一名62岁的患者,因腹痛伴呕血黑便由120紧急送至抢救室,生命垂危,她一边采取对症药物治疗,一边亲自护送患者实施内镜下止血。事后,她痛心疾首地说:“我们整个急诊都在正常运转,不要因害怕医院而贻误病情!”她总是对年轻医生说:“多为患者考虑一点,想想如果你是他的家属,你会怎么做”。
在费爱华的领导下,200多名急诊科医护人员始终拼搏在抗疫最前线。
陈颖伟 科研部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陈颖伟(左)
疫情以来,科研部为医院的新冠感控工作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支持保障。1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发布第二版的新冠肺炎防控指南。科研部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陈颖伟马上组织人手进行全文翻译,并在医院内部发放学习,为员工及时了解新冠病毒院内防控原则提供参考。
科研部也积极组织协调下属的科研中心和模式动物中心,在做好人员登记、流行病学调查、体温测定以及定期实验室消毒等工作的前提下,对科研人员始终保持开放,为他们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科研环境,保障科研项目顺利进展。
姜丽萍 护理部主任
姜丽萍(左二)为出征的护士准备行李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护理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发热门诊要负责预检、流调等一系列工作,同时还要派人参加援鄂医疗队和参与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护理工作。护理部主任姜丽萍负责护士的人员配备,护士承担着多种“角色”,由于新华医院实行垂直管理,姜丽萍依靠平时积累的经验和对每位护士的了解,高效地配合着发热门诊的扩充和变化,节假日不休、日夜加班是她的工作常态,“就是回家晚点,事情一定要做好的。”她平静地说。
作为全院护士的“家长”,姜丽萍了解、关心每位护士,对于外出援助的护士,她嘱咐:“放心,小家交给我们!”当得知护士的母亲在家不慎跌倒,经检查发现是骨折,她与护理部同事到护士家中对老人进行现场绷带固定。
倪建俐 崇明分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
倪建俐在发热门诊值班
疫情初期,崇明分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倪建俐根据国家及部分省市中医药防治方案,并结合上海的气候特征,拟定了中药预防汤剂,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在医院药剂科的配合下自制了中药汤剂,她带领中医科医护工作人员送到发热门诊、急诊等临床一线,为忙碌中的医护人员送去温暖和关爱。
从1月28日开始,倪建俐就忙碌在发热门诊,一直留在医院,直到周末才回家休息,同时作为医院新冠肺炎筛查小组成员,每周三、周日她还要参加会诊,“忙点、累点没关系,就是不能出错,作为医生,我们要为人民健康守住这条防线。”
邢凤英 科研部模式动物中心主任、高级实验师
在疫情期间,还有一个部门承担着挺特殊的工作任务——照顾小动物。
模式动物中心是科研部的下属部门,这里是医院的动物实验平台,饲养着许多小白鼠和猪、狗、兔子等动物。它承担着医院里70多个课题组的实验项目,有将近200位学生使用这个平台。
疫情期间,科研部模式动物中心主任、高级实验师邢凤英带领部门的10位同志坚守岗位,照顾着学生们的小动物,确保他们的实验进度不受影响。疫情以来,部门一共处理了10个科室、13个课题组、15个实验人员的77笼动物。
“疫情总会过去,科研任务还要继续。现在辛苦一点,只要能把事情做好,一切就都值得了。”
张毅、沈峰 消化内镜诊治部副主任医师
张毅
沈峰
疫情期间,依据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对疫情期间消化内镜工作的指导意见暂停了普通内镜诊治,但是24小时急诊内镜全天候诊治依然在继续,这是微创下救死扶伤的重要手段。
消化内镜诊治部副主任医师张毅和沈峰在保证各项防护工作到位的情况下,多次为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肠梗阻以及异物患者做急诊胃肠镜诊疗,避免了外科手术带来的手术风险,有利于患者康复。
为制定一系列下阶段防疫措施,张毅还与护士长陈莺在消化内镜诊治部主任徐雷鸣指导下,及时拟定了应急预案等相关制度,并做好各种内镜清洗消毒追溯记录,安排好开诊后患者及陪同者的流行病学调查、体温监控及记录工作。
王许安 普外科副主任医师
在疫情初期,普外科副主任医师王许安就根据不同危险因素设立人群的3种风险分级,针对不同危险人群采用不同处理措施。
为更好的帮助医护人员掌握新冠肺炎的防护知识、应对措施、处理方式,他还开发了相关知识学习小程序。
针对肿瘤患者,王许安开展点对点咨询,对于外地的患者,为了不影响治疗,他联系当地医生给出建议,便于患者就近治疗,使肿瘤患者不耽搁相应治疗。
陈莺 消化内镜诊治部护士长
消化内镜诊治部护士长陈莺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电话通知已经门诊预约的内镜诊疗患者,通知其延期诊疗,避免患者往返。
同时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增加内镜清洗消毒环节和步骤,为急诊内镜做好了各项防护准备工作,大年初三赶到医院,领取各类防护用品,为“战友们”准备了护目镜、护目屏、N95口罩和隔离衣等防护用具。疫情初期,防护资源匮乏,为了避免浪费和交叉感染,陈莺还做了姓名贴,做到人手一份,后勤保障疏而不漏。
刘乾 呼吸科主治医师
刘乾(左)在门诊
春节过后,呼吸科门诊如期开诊。在就诊的人群里,有来配药的慢性病患者,有恶性肿瘤定期化疗的患者,有辗转多地仍无法明确诊断的疑难病患者,除此之外,也有因焦虑、恐慌来就医的患者。
隔着眼罩的层层雾气,呼吸科主治医师刘乾详细地询问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一帧一帧地翻看着胸片及胸部CT影像,阅片量超出平时近2倍,保证每位患者当日即完成CT读片,保证疑似病例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此外,还有药学部主管药师田怀平等社员在医院的测温和流调志愿者岗位上忙碌着。
病理科主治医师王瑞芬(右二)
核医学科主治医师张琳琳(左)
他们是白衣天使,是我们心中的“大白”,这个非同寻常的冬天,每一个新华“九三人”都在默默付出,有他们在,我们才可以静待春天!
(部分资料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