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一月,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引起了空前的关注。1月24日是农历大年除夕、春节假期第一天。正在家里收拾、准备过年的我,看到手机的院内网上在中午12点14分发布了“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倡议书:“疫情当前,中大五院是珠海市唯一一家定点收治医院、承担防控任务责无旁贷;医院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急缺医生和护士”,号召大家加入春节期间应战志愿队。
看到这个通知,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医生的职业责任、我要报名参加。其实早在节前的1月22日,医院就号召成立“党员突击队”,因为自己是九三学社、不符合报名条件,所以没能报名。这次来不及跟旁边的妻子商量、也没有任何犹豫,看完通知的一分钟之内,我就“自作主张”地第一时间发信息报名(短信时间12:53分),参加医生志愿队。现在如果回过头来想想,我能这么迅速决定,也是有下面几个原因:
第一,我平时经常跑步锻炼,身体素质和耐力不错,去年12月份还参加了两场“半程马拉松”,自认为也算年轻、抵抗力强。
第二,2016年医院为了准备当时的等级评审,我曾被抽调到“三甲办公室”工作过一段时间,对传染病以及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在平时工作中,跟相关专业的同事也比较熟悉,便于工作。
第三,十七年前抗击SARS的时候,我正在济南读大学。到如今参加工作已整十年,医院正是用人之际,已经有不少兄弟姐妹陆续抽调进入感染科病房前线工作,新闻上也不断有各地医护人员逆行而上、驰援武汉的报道,自己也不能落后、要主动请战。
短信报名之后很快收到回复:当天下午三点,返回医院感染楼门诊接受统一培训,准备参加疫情一线、发热门诊的排班。中大五院的感染科力量强大,有单独的一栋楼(感染病防治中心),所以我们习惯叫感染楼。
这场大年三十下午进行的培训,让人记忆深刻:感染科的刘曦副主任医师和三位护士长,都是身材瘦弱的小姑娘,拖着疲惫的身体、用嘶哑的嗓音(在门诊大厅进行,没有话筒)现场给大家做细致的安排;匆匆赶来的几十名医生护士,有年近退休的老专家、有日常工作繁忙的科室主任,有平时非常熟悉的同事,也有刚来医院没几年、叫不上名字的小年轻。疫情袭来,大家都没有什么豪言壮语。要说一点都不害怕是假的,但是能为医院尽一份力、给感染科的同事分担一些压力,是我们共同的想法。
除夕夜是在我父母家里过的。我去支援前线,家人的担心和焦虑是必然的。这几天,只要打开电视、手机,铺天盖地全都是关于疫情的新闻和消息。而我的父母年事渐高,妻子正怀有四个月身孕,还要在家一个人带3岁多的闺女。女儿天真可爱,但特别黏她妈妈、几乎是寸步不离,我爱人走到哪儿跟到哪儿。妻子对我报名一开始也不理解:你是骨科医生,平时临床本来就忙、压力大,好不容易春节放几天假,为啥还要主动上?你去接触病人,让我们得多担心?我只能尽力给家里人解释,尽量劝说、安慰他们:“现在情况特殊,医院有很多人都是连续奋战在医院,一周甚至十天都没有回家。我是医生,这本来就是我的职责,就像是打仗的话、军人就得站出来一样。往大了说,国家好、家庭才能好;往小了说,医院好、每个职工才能好。”
其实家人都知道,我既然做出了决定,就一定不可能收回的。此时的我也是比较乐观,还跟妻子开玩笑:“没事儿,不就是个肺炎嘛,医院里类似的传染病我们见多了,我都给艾滋病、结核的病人做过手术,还怕这个?”父母也是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带好口罩、确保安全。2020年这个特殊的除夕夜年饭,可能很多年以后都不会忘记。
1月25日,我要上大年初一的中班。上午十一点半,我提前到达感染楼准备接班。按照入室流程,洗手、戴帽子口罩,穿两层外科洗手衣再穿一层隔离衣,换鞋、戴鞋套,戴双侧手套、再戴防护面罩。最让人不舒服的就是他们称之为“面皮”的防护面罩,主要是为了保护眼睛和脸部。这个面罩很重,戴的松了会往下掉、紧了又特别勒额头,像一个紧箍咒,以至于第二天下班以后我还是觉得头上有个东西勒着一样。尽管如此,也得坚持。
发热门诊位于感染楼的一楼,每天安排四个班的医生24小时出诊,开始的时候每班人员有3名医生、3到4名护士组成,完成患者的预检、登记、检验和诊疗工作。
作为一名骨外科医生,之前毕竟不太了解,只有亲身经历过之后,才理解灾难面前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人员。大家面对的毕竟是一种会经空气传播、目前尚有诸多未知因素、缺乏有效治疗方案的病毒,每人都要全副武装。在发热门诊,即使什么都不做,仅仅穿、脱衣服的过程就要需要将近半小时,所以大家都尽量少喝水、不上厕所。没法用手机,其他的工作人员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也不会进到这个诊区来,只有一部诊室的固定电话联系。刚开始的感觉就是尽管同在一个医院里、似乎有点像在孤岛上的情形。想一想,我如果出自己科室的门诊,坐一天都没问题,但在这种条件下,无论对心理还是身体确实都是考验。
作为脊柱外科医生,个人早已朝专科化发展,我是很多年都没看过内科门诊了。现在形势所迫,只能多向内科、感染科医生请教。没想到在发热门诊的第一个班,我就遇到了四例怀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他们均是从武汉或者周边地区来到珠海的人员、发热后到门诊排查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对夫妻,一到诊室就跟我说:“医生,你让我们住院吧,我们觉得自己就是得了这个病。我俩都发烧几天,现在到哪儿都没有住的地方了,酒店一看是湖北的身份证直接拒绝让我们住。”在门诊我们安排了胸部CT检查,报告显示“病毒性肺炎待排”,立即安排住院。后来的检查果真证实,他们的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
毕竟是第一次面对这种未知的传染病,心里难免有忐忑。特别是当你知道这个病人十有八九就是这种传播能力很强的肺炎;而此时,她正坐在距离不到一米的地方跟你讲话——还是有点紧张。不过,随着一个接着一个发热的病人就诊,也就很快习惯了。相信只要我们严格做好自身防护,医院也尽量采取多种措施,比如诊室通风、空气消毒机、尽可能避免直接接触疑似患者,在门诊有限的条件下尽量不做咽拭子采样等,最大程度上降低医务人员可能感染的风险、保护大家的安全。
看了网上很多的报道,总的感觉我们的条件比武汉的医院、医护人员好太多了。至少我们的隔离衣、鞋套、口罩等都是可以保证的,对医护人员的后勤保障十分有力;疑似患者也都能得到及时的住院诊治。在各种严格措施的管控之下,相信疫情很快能得到有力的控制。
此时此刻,全国有数以万计的医生护士战斗在前线,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大家在疲惫、汗水和泪水中坚持,在这里向我们的同行致敬!相信我们一定能战胜病毒,一起加油!
(本文系珠海九三社员、中大五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奎渤参与防疫一线工作的日记。)
(九三学社珠海市委 张奎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