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锋,男,十堰市太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九三学社十堰市副主委。2018年8月兼任神农架林区人民医院(太和医院神农架林区医院)院长。
神农架林区人民医院(太和医院神农架林区医院)坐落于神农架林区松柏镇,位置偏僻、交通闭塞,距最近的城市--十堰市204公里,但却是偏远林区8万人民唯一的生命健康守护神。
准确研判,超前布防
时值2019岁末,新冠肺炎已开始悄悄在武汉肆虐,并呈向外扩散之势。李院长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多年的工作经验,从当时有限的信息中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感染烈度较强的新型传染病。基于这样一个判断,在未得到任何更多信息的情况下,立即开始谋划布局林区人民医院疫情防控的相关工作:迅速结束在外地的出差行程并立即返岗,第一时间向林区党委政府主管部门汇报,迅速召开疫情研判部署工作会;当即叫停曾决定马上拆除的旧住院病区,立即改造成为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的预备场所;安排药品、设备等相关科室开始进行消杀物资、个人防护物资及相关药品的准备工作;将医院从春节休假模式及时调整为正常上班模式,要求所有休假人员立即返岗待命。
随着疫情的不断变化,李院长在第一时间成立了医院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六个专业小组,明确了各组的工作职责;随时跟进研判疫情形势发展,及时制定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方案并根据疫情随时修订,从人员防控、各部位消毒、应急值守等各层面全面做好准备;及时组织全院职工开展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并亲自带队深入临床科室督导检查;亲自梳理核对相关治疗药品、防护用品(口罩、防护服、消毒用品等)的库存情况,对紧缺物资立即申购、配送;严格疫情相关物资的使用和管控,紧缺物资即时实行一把手直接管控。
身先士卒,靠前指挥
疫情爆发时,正临近春节假期。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危急时刻,李院长没有丝毫犹豫、更无暇顾及远在十堰的妻儿,直接冲入防控一线。
作为医疗专家,他特别注重疫情防控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有效降低感染病人的致残致死率的同时,把医务人员的零感染作为最高追求目标。他事无巨细妥善安排:安排中药房为大家免费提供新冠预防中药煎剂;按照不同岗位防护等级要求发放口罩、防护衣、防护镜等防护用品;开展院内疫情“相互监督”模式,每天安排专人对上班的职工开展体温监测,每日两次对公共区域、重点区域进行例行消毒,敏感区域随时污染随时消毒;严格门卫管理,要求全院职工做好家属的自身防疫和宣传教育工作。
作为医院院长,他既担负着医院救治的责任、同时也担负着配合林区党委政府作好全林区疫情防控的重任。自疫情防控开始,他也就此开始了昼夜不分的日子、电话全天候开机,密集的会议、重点工作的安排部署、现场督导检查、全区全院防控的统筹协调等等。员工们经常看见的是,已经过了饭点,他还在查阅相关资料,听取防控工作汇报,有时趁着空档功夫,赶紧匆匆扒几口凉饭冷菜,实在累很了,趴办公桌上休息一会儿,每天很晚才能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临时的家,回到家还得继续接听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咨询电话、及时安排落实上级的电话通知的任务。
创新举措,精准施策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各种途径的信息相继披露,群众不知所从,一度引起心理恐慌,李雪锋立即安排部署:开通24小时免费热线电话3部,在医院微信公众号开通在线问诊,及时为群众解惑答疑,稳定了群众情绪;确保隔离观察患者的生活得到保障同时安抚他们的情绪,使之能积极配合治疗;安排专职心理医师对所有“红区”内医务人员和确诊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迅速成立人民医院疫情防控健康服务工作队,对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警察、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并指导他们如何做好自身防护。
严阵以待,巩固成果
基于科学预判、果断决策、周密部署,配合林区党委政府防控得力到位,整个林区无新增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已确诊病例(11例)全部治愈出院,全院医护人员零感染。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但是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仍然面临着反弹的巨大压力,李院长迅速利用暂时无新冠肺炎患者的空档期,积极进行防控部署,继续维持和做实做细现行的防控措施。强化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值班值守纪律;分批组织院内感染防控培训并督导学习成效;加快药品和紧缺物资储备;进行思想警示性教育,要求全体医护人员要严阵以待、严防死守,宁可十防九空,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盲目乐观,防控工作丝毫不能放松,确保将防控触角延伸到医院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环节,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牢基础。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虽然没有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但李雪锋院长用他的担当和智慧,坚毅和果敢,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努力和贡献。他情系大山深处,用他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大医精诚之歌!
(社十堰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