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有这样一群西宁九三社员,冒着风险,顶着压力,第一时间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全力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采用与检测、密切接触者管理、消毒消杀等工作。此刻,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控制疫情“增量”,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与抗击疫情的临床医护人员相比,这一特殊的群体更像疫情战线上的“隐形人”,工作平凡琐碎,悄然无声,甚至很多人不知道他们的存在。“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用这句网上很流行的话形容这群人很贴切。他们是社员中的“疾控战士”,是我们生命健康的守护人。今天,让我们来听听其中一位“隐形人”的故事。
从2月1日开始,每天清晨六点,一个娇小的身影会准时出现在西宁火车站广场,经过岗前消杀、体温检测,佩戴好口罩、手套后,便开始了忙碌的一天。核对乘客信息、耐心解释答疑、开展宣传劝导,对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乘客,第一时间协调送至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对来自湖北方向及持湖北籍身份证的无症状人员中,有固定住所或投亲靠友的,详细告知注意事项和隔离观察规定,对无固定居所需要入住宾馆的人员,做好核查登记,协调车辆运送到指定宾馆集中隔离观察,这是她每天重复做的工作。西宁火车站作为“天路”的门户和起点,是全省疫情防控的重要关卡,人员流动性强、流动密度大,疫情防控任务非常繁重,加之西宁的二月天寒地冻,长时间的露天工作,让她身体吃不消,双腿双脚冻得麻木不听使唤。为了保暖,她穿上厚厚的军大衣,套着两层棉裤,可即便这样还是抵挡不住刺骨的寒风,搓手跺脚都无济于事。虽然没多大用处,却又不得不做。尽管工作环境恶劣、感染风险高、工作压力大,她也从未萌生过下“火线”的念头,执着地坚守在岗位上,严把外来人员的健康关,把各项防范措施执行到位。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还时刻关注着接站点承担信息登记任务的非卫生专业志愿者的安危,向志愿者反复示范讲解口罩、个人防护服、消毒器械等用品的使用,叮咛他们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间隙,她还像一个暖心的姐姐,为志愿者四处协调帐篷、应急照明灯、方便面等生活物资,解决志愿者的后顾之忧。每天最后一班火车到站,核对完信息并报送指挥部后,时针已指向深夜十一点半。忙碌了一天的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急匆匆往家赶。
这就是九三社员、西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副主任医师王怡每天在战“疫”一线的真实工作状态。截至2月28日,她和同事共排查来宁或经宁列车758车次,排查来宁人员9万余人次,其中湖北方向及持湖北籍身份证来宁人员200余人次,运送24名发热病人至省医院发热门诊,1名发热病人至省四医院发热门诊,劝返2人次。
其实在疫情之初,王怡已经投入战斗。1月27日,西宁市卫生健康委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组,作为市疾控中心的业务骨干被抽调到流行病学指导组。她认真研究了国家健康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细化工作流程,补充完善个案表中时间、空间分布及密切接触者调查中的关键节点,第一时间印发给四区三县疾病控制中心,并和同事一起深入四区三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保障了全市流调工作有力有序开展。正当流调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2月1日,王怡所在的流行病学指导组临危受命,奔赴西宁火车站开展湖北方向及持湖北籍身份证来宁人员排查工作。到位后,她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与铁路疾控、城东区卫健委及时沟通,根据火车站硬件设施、人员配备和来宁人员集中分流等情况,连夜制定接站工作方案,科学设计和优化接站工作流程,严防交叉感染,为保障乘客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奔赴疫情前线之前,王怡刚做了手术出院不久,原本准备休假在家休养。接到任务后,虽然身体不适,但面对疫情,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感让她再也坐不住了。她二话没说,果断放弃休假,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抗疫情担使命。在出院的第二天,就返回工作岗位。王怡的爱人在应急部门工作,同样肩负着疫情防控重任。夫妻二人早出晚归经常见不着面,更顾不上家,却在疫情一线能够“偶遇”。几句简单的问候后,夫妻二人又转身在同一个战场、不同战线上“并肩作战”。家中原本被宠爱的孩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日子里,以父母为榜样,学会了洗衣、做饭,学会了坚强,学会了照顾自己。
王怡只是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众多“隐形人”中的一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还有很多社员不惧风险,视疫情为命令,视防控为己任,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疫情一线。正是他们的坚守和付出,我们才得以岁月静好,无忧无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