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在“疫”线战场的另一端,他默默把守医废处置最后一关


医疗废物俗称医疗垃圾,简称医废,因含有烈性的感染性、放射性、损伤性有害物质,被视为现代社会的“顶级杀手”。而医废处置员,是从事这一必不可少的高危职业的那一群人,是城市和市民的守护神。

战“疫”时期,医废处置员比一般人面临着更大的感染风险,但他们勇敢走上火线,在看不见硝烟的防“疫”战场,默默守护着我们的健康和安全。

罗国庆,九三学社社员、攀枝花市中节能清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技术部主任。

疫情发生后,他所在的公司承接了攀枝花市新冠肺炎病人产生的高危医废处置任务。

高危医废收集处理是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关口,也是彻底切断病原体‘二次污染’的关键环节。作为技术部主任,罗国庆深知重责在肩。

当四川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罗国庆立即开展一线员工专项培训,连夜编制高危医废消毒作业和处置作业指导书,迅速划定转运车辆重点消毒区域和一般消毒区域,并实行区域隔离,以最大限度减少接触风险。

每天早上6点多钟,罗国庆就出门了。

花1个小时,换好防护服,戴好防毒面具、头盔和双层手套,罗国庆和“战友们”驾驶医废转运车,去往攀枝花市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各发热门诊和集中隔离点。

为保障高危医废处置安全,罗国庆采取专人、专车、专桶、专门运输路线进行收运。

“收集高危医废,除了使用双层专用编织袋包装外,还增加了一层专用塑料袋,用一次性耐压硬纸箱密封,做好标识后再放进医废专用周转箱。运回过程中,全程冷链运输,确保安全。”罗国庆认真介绍道。

 

医废转运车辆一回到厂区,罗国庆就立即着手处置这些高危垃圾,避免病毒二次传播。

“对于高危医废,我们主要采取回转窑二燃室高温焚烧的方式处理。从各个医疗机构运回的医废周转箱,经过消毒后,由人工一箱箱抬到上料口,再被送入850℃以上的回转窑,再进入1150℃以上的二燃室充分燃烧。燃烧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产生的废气经过净化后达标排放。”

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处理车间奔忙,不一会儿,罗国庆就浑身湿透,护目镜一片模糊。

“每天零距离接触病毒垃圾,稍有不慎,就会被感染。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这段时间我们都不敢回家。”谈及医疗废物处理的潜在危险,罗国庆坦言道,“但是只有及时将这些垃圾进行专业处置,才能有效阻断医疗垃圾处置环节的疫情扩散。”

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俯身勤恳工作。一个多月来,罗国庆奔波于各大医疗机构,每天工作时长达16个小时。

在罗国庆的专业操作下,公司103名员工零感染,攀枝花市高危医废日产日清,且全部进行了科学无害化处理,确保了攀枝花市民的健康安全。

科学处置高危医废,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最末端却至为重要的一关。罗国庆的工作正是所有医废处置员的缩影。

为了守好这最后一关,他们冒着生命危险“逆行”,奋战在一个又一个不能归家的日夜。(周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