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最美九三巾帼】10 当好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员


自1月20日新冠肺炎疫情公布以来,李轶第一时间取消休假,将5岁的儿子托付给父母照顾,以没有家庭负担为由,向单位党委递交了请战书,志愿支援湖北或到任何更需要的地方去。虽然迟迟未得到支援前线的命令,但是李轶懂得做好基层医疗工作同样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一环,于是她如“战士”般奋战在社区防疫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医者的使命担当。

在起初疫情不断加剧的阶段,许多出现咳嗽、咽痛症状但不发热的居民不愿到大医院就诊,而是蜂拥至社区医院。李轶知道,对患者的筛查不能局限于单纯的测量体温。如她接诊的一名咳嗽患者体温正常,也没有流行病学接触史,但经一再询问得知其曾服用过含有退热成分的“感冒药”且就诊前一天曾有低热症状,于是李轶向患者详细说明了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指导其做好自我防护和手卫生,并推荐其到定点发热门诊做进一步检查。当天晚上李轶还对其进行了电话追访,尽可能将疫情传播风险降到最低。

通过新闻媒体,李轶关注到有确诊患者前期无发热症状、首诊在社区医院却被漏诊的报道。之后的回顾性研究也证实:五成患者首发症状没有发热。这促使她在接诊时更加慎重,严格规范手卫生和物品消毒工作,保证一人一诊室,叮嘱患者保持安全距离。对于有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她从不盲目推诿,而是认真诊查,详细询问病史并做好相关辅助检查,排查疑似患者,尽全力做到不漏诊、不误诊,减少个体传播风险。

疫情期间的呼吸道感染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虑和恐慌。有一名患者已经到上级医院做了血常规和肺CT等检查,排除了新冠病毒感染,但因淋巴细胞比例稍低而疑虑重重,为此又来社区医院来咨询。此时,李轶就充当起“翻译”的角色,将专业的检查报告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向患者进行解释,阐明上级医院排除感染的理由,最终打消了患者的疑虑。

一个多月以来,天津派出上千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本市各大医院的应诊能力,导致许多慢性病患者下沉到社区医院,加大了全科门诊的接诊压力。而且疫情使很多居民出现恐慌情绪,继而导致慢性病患者的血压、血糖控制不佳,或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对此,在做好日常接诊工作的同时,李轶还主动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指导他们在居家期间合理用药。87岁的荣大爷因“前列腺增生”长期保留导尿管,并需每月到医大二院进行更换。在电话随访时,李轶了解到荣大爷尿管到期需要更换但又不愿去大医院,便在指导家属做好防护后,主动入户为其行导尿术。荣大爷高兴地说:“你们真是帮了我的大忙喽,等疫情过了我也不去大医院换了。”

工作之余,李轶将《新冠病毒感染基层防控意见》进行认真研读并参与课程录制,旨在为基层医务工作者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更直观的业务指导。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每一名医学生都曾庄严宣誓:“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救死扶伤,不辞艰辛,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正如抗震救灾时军人的逆行、火灾爆炸时消防员的逆行,救死扶伤、迎险而上是医务人员面对疫情无可推卸的责任。疫情爆发后,一位很久不联系的高中同学给李轶发微信说:“你们医务人员是真正的英雄。”但是李轶却认为,相比“英雄”,称为“战士”更为贴切。坚守在抗“疫”一线的战士不仅仅有医务工作者,还有争分夺秒研究病毒的科研人员、不分昼夜在路上值守的交通警察、下沉社区参加联防联控的公务员、极速建成专科医院的建筑工人、奔忙运送生活物资的志愿者,以及每一位为抗击疫情而付出努力的有责任、有担当的普通老百姓。李轶说:“我只是这些人中普通的一员,愿用我的所学坚守岗位,做一名合格的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李轶,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天津市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抗衰老学会痛风与核酸代谢青年专业委员会委员,2017年度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荣获天津市“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全科医疗个人组第一名、高血压防治指南知识竞赛“全国个人优胜奖”等多项专业竞赛奖项。她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举办健康讲座,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作为全科医学分会委员,她积极参与全科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参与微课教学活动,并为医学教育网站录制多个教学课程。曾获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骨干培训“最佳讲师”称号。

(九三学社河北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