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武汉市所有医院快速启动疫情应急预案,高效应对、全面升级。医护人员全力以赴投入防控救治阻击战,英勇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主战场。与此同时,一批被征用为治疗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为保障疫情防控急需,避免病毒扩散,改变正常医疗服务,将透析室关停,暂停透析治疗。
抗疫战斗中,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支持,与疫情防控同等重要。九三学社武汉市武昌区工委三医院支社副主委、武汉市第三医院肾内科副主任罗丹在危急时刻与全科医护人员尽全力启动了为特殊群体守护转动的血泵,“为透析患者开辟生命之路”,为他们托起了生命的希望。
为透析患者托起生命的希望
有这样一群病人,每周往返医院2-3次,风雨无阻,他们是血液透析患者;有这样一群医护,永远没有节假日,他们是透析患者生命的守护人。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停止透析,可能出现心衰、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疫情发生前,武汉市就有7000多名尿毒症患者分布65家透析中心接受定期透析。
疫情开始后,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血透室除了接诊本院首义院区患者,还要接收来自光谷院区及武昌医院转来的非新冠肺炎透析患者,血透患者数量翻了一倍,工作量也成倍增加了。血透室每日要完成120台次的血液透析,为了让非新冠肺炎透析患者能放心透析,罗丹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工作时间一再延长,从每天8小时延长近10小时……从二班倒变成三班倒……有很多病人安排在夜间透析,晚上下机都是深夜11点多钟。通过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尽最大限度地维持每一位患者的透析治疗,又要准确掌握每一位透析患者是否有病毒疫源的接触史,检测发热症状;加强疫情防控安全措施,进行血透中心的消毒隔离,确保透析过程中不发生疫情扩散。
罗丹对自己团队的27名医护人员这样说:“我们是血透患者的希望,我们一定要坚守阵地,一直为他们开辟生命之路。”自疫情以来,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她与同事战友们共同坚守阵地,为非新冠肺炎的肾透析患者提供正常医疗救治服务,为他们托起了生命的希望。
紧急时刻艰难而又果敢的决择
1月20日,一位患者透析治疗3小时后出现寒战、高热,体温达到39度,肺部CT检查提示病毒性肺炎。这是罗丹所在科室遇到的第一例新冠肺炎的患者,随后又有几位患者诊断为新冠肺炎的疑似病例。300多名在这里做透析的患者,怎么办?病人将何去何从?“病人天天跟我打电话,电话中的他们一天天衰弱,我们跟患者感同身受。”
透析患者间流行这样一句话:“如果感染新冠,存活率有百分之九十几,如果不透析,我们的存活率是零。”新冠要治疗,透析又不能停,倘若让这些患者和其他患者在一起透析,极有可能在透析中心出现感染暴发。作为主要负责科室业务管理及技术指导,主管科室血液透析中心工作的罗丹深感焦虑,压力极大,接收感染病人违反应急预案规定,不接收他们,他们将面临死亡。她一边按程序向武汉市血透质控中心求助,一边向院医务处汇报,希望自己的作为能为透析患者开辟生命之路……
履行民主党派职责提出紧急的建议
危急时刻,罗丹身为一名九三学社社员、武昌区工委市第三医院支社副主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切实履行了民主党派的职责。
在武昌区政协委员、本院肾内科原首席专家、武昌区工委原主委夏瑗瑜和武汉市第三医院医务部主任、武昌区工委副主委、武昌区政协委员张祥明的指导、支持、配合下,联名撰写《关于建立疑似患者定点透析医院的建议》,并通过社市委会向市委、市政府紧急提交了此建议,呼吁充分利用发热定点医院的透析室,接受发热疑似的透析患者,既能维持透析合并新冠肺炎这一特殊人群患者的透析需求,保住他们的生命,又能符合感染防控的要求,防止疫情扩散。这份提案既坚持了医疗原则,又缓解了抗疫防控中的“两难”,也为透析患者先出了一片爱心。
建议报送后不久,在武汉市血透质控中心主导,各方各界的努力促成下,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下发了《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特殊病人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开放了部分定点医院的血透室,规范了该类人群的救治流程,透析合并新冠肺炎的患者终于有了去处,救治终于有了保障。而且,一并解决了对其他类似慢性病特殊病人在疫情中面对的就医难题。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在这场空前严峻的疫情面前,罗丹既是从事肾内科血液透析专业的医务工作者,心中充满着对患者的爱;又是民主党派成员、九三学社社员,时刻牢记履行参政议政职责,实事求是及时反映疫情中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妥善帮助特殊病人度过就医难关,又为国家和政府职能部门解决了抗疫难题。充分体现了她在抗疫战斗中,同所有医务工作者一样冲锋在一线,也与所有民主党派成员一样履行职责的高度责任感。(九三学社武汉市委 韩尚才、吴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