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跨进2020年的门槛,当家家户户准备喜迎佳节、阖家欢乐团聚之时,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突然侵袭武汉,来势汹汹、猝不及防,顷刻间被阴霾笼罩,一场防控疫情的阻击战打响。1月21日,武汉宣布封城的前2天,武汉市第七医院全院被市政府征用为收治发热患者的第一批定点诊疗医院,打响了抗击新冠病毒阻击战的“第一枪”。
战疫开始——患者如潮临危不惧
疫情刚刚开始的那些日子,武汉市每天发热病人、新冠确诊和疑似感染的人数日益俱增,人们惊恐万分。然而,医疗资源紧缺,一床难求。每天上班都看到在医院大门前,黑压压、排着长队的发热病人涌入医院。门诊大厅、走廊里外,只要是能站的地方,挤满了期盼收治的病人。面对这令人泪目、患者如潮的场景,战斗在前沿阵地的“十八勇士”们临危不惧、毫不退缩、奋不顾身、舍身抗疫,开展了英勇的“肉搏之战”。60余天的日日夜夜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战斗,留下的不仅是汗水,更多留下的是那些刻骨铭心的回忆……
号角吹响——十八勇士披甲参战
武汉市第七医院立即进行战前紧急动员,全院所有科室处于战时状态。职工全部取消休假,投入抗击新冠病毒战“疫”的战斗之中。
早在2004年,九三学社武汉市武昌区工委就成立了第七医院支社。现有社员28人,分布在内科、妇产科、外科、口腔科、超声科、眼科、检验中心等不同科室。当医院中共党委及领导吹响了战斗号角的那一刻,第七医院支社临危受命,在主委胡开泽的带领下,社员们个个摩拳擦掌、披上战袍,无论是退休返聘,还是年轻带病上岗的……毅然穿上防护服,冲锋陷阵,战斗在第一线。涌现出“十八勇士”:胡开泽、胡云、张军、丁文盛、钟志勇、彭晓、陈祥静、张睿君、刘聘聘、符明、关俊、王艳、李汉萍、闵洁、彭文盈、周明星、刘文斌、王丹。他们分别坚守战斗在发热门诊、门急诊留观室、新冠三病区、新冠四病区、超声科、隔离观察点、医院麻醉科、后勤保障等不同的抗疫前沿阵地,克服困难,听从召唤,投入战斗。
超声和检验科——齐心协力相互鼓励
超声科是九三学社社员最多的科室,正式社员5名,另有1名已填写《入社申请登记表》待批。超声科主任胡开泽又是七医院支社主委。由于抗疫需要将原来门诊二楼改为留观室,他带领大家齐心协力把十余台超声、心电图机及诊疗床、桌椅等所有物品搬到了八楼介入中心。第二天,面对大量病人涌进来,他又抽调人员支援急诊和CT室,负责安排心电图及床边彩超工作。
疫情刚开始时,每天都会遇到心理上产生阴霾的病人。有一位60多岁的奶奶,患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感觉右上腹偶尔疼痛,经检查后发现胆囊切除、胆总管及双肾和阑尾问题不大,可能是胃肠道的问题。其实,她疼得并不厉害,只是害怕。所以,还要经常鼓励患者战胜病毒,对早日康复非常重要;有时还会碰到无力的病人做下肢彩超排除血栓,又没有家属陪护,需要为病人摆体位、穿脱衣服、涂擦身体、翻身等等一些体力工作;常常是做完超声检查,又接到ICU电话有彩超任务;每天穿着笨重的防护服,防护镜上都是雾,脱下衣服全都汗湿了;超声科还会接到搬运物资的临时任务,大家都主动去搬运。在这段艰难的时间里,同事之间团结互助、相互鼓励,增强了打败新冠病毒的信心。疫情能够这么快地控制住,就是这群最可爱的人,大家共同奋斗的结果。
社员闵洁所在的检验科是感染病毒风险最高的地方,也是工作量最大的关键地方。每天全院新冠确诊病人的血液、尿液、大便、核酸检测等标本都将进入实验室。同时,大型设备和高速离心机的运转,使检验科室内会产生大量气溶胶的风险。但是,检验人员没有退缩,昼夜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堪称是前线最美的“隐形”战士。每天要承担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新冠病毒各项筛查工作,工作强度大、压力大。在克服困难、坚守阵地、压缩休息时间面前,他始终坚持一个信念:坚决挺住,千万不能倒下,一定坚守到抗疫最后胜利。
胡云——义无反顾奋力拼搏
胡云作为第七医院支社的副主委,是一位已退休又被返聘的老医生,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惊心动魄的战“疫”。
她迅速穿好防护服,戴好口罩和护目镜走向诊室,与中南医院的同仁一起并肩作战。面对众多的新冠患者,她只有一个信念:“拼命也要为他们医治。”每天诊断80-90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和超负荷的劳累,又穿着密闭的防护服,感觉心慌气喘、呼吸憋闷,赶紧跑到换气机前猛吹一会儿才缓解,很快她就又回到岗位……
有一位发热病人,男性,62岁,血氧饱和度只有76%,病情危重。在病房床位几乎爆满的情况下,胡云又要来回跑着协调病人办理住院,努力争取到床位,最终才把这个病人收进病房,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他好转出院。还有一位“90后”小伙,因“一床难求”,胡云利用休息时间,通过电话指导问诊、鼓励。这个年轻患者连续高热5-6天,经过她的指导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后,使他战胜疾病消除了恐惧,20多天后转危为安。胡云听到消息后也为之好转而倍感欣慰。
张军——逆行无畏冲锋在前
面对感染风险,恐惧害怕的心理是人之常情。张军身为第七医院支社委员、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出于责任和担当,选择勇敢无畏的“逆行”。紧急情况下,为避免传染扩散,一方面要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要帮病人联系转院,迅速腾出所有床位,布置好每一个房间……经过短短一天的时间就把普通房变成了一个隔离病房。平素都有“女汉子”称号的妇产科姐妹们,在她的率领下,个个勇敢无比、敢为人先,踊跃冲锋到战“疫”一线。
医院指挥部分配妇产科作为“三病区”病房,第二天就开始批量收治大量的发热咳嗽气喘患者。病区内总共40张病床,半天时间都收满了。疫情之下,张军带领团队无时无刻不在经受恐慌和担忧的考验。由于她们默默奉献、昼夜不停、努力救治,使每一位躺在病榻之上的患者恢复了生命活力,让患者增强了战胜病魔的信心。有一位治愈出院病人、“武大”的七旬退休教授写下3首感谢的赞美诗。其中一首写到:“偶然非偶然,待查七医院,天使情如春,舒寒又问暖,饭菜三餐香,荤素显新鲜,床铺洁如雪,卫生大改观,CT已排除,核酸两阴单,治疗成效巨,老翁泪哽咽。”
周明星——勇于担当不惧风险
在医院被紧急征调为新冠肺炎收治定点医院以后,麻醉科几乎全员上阵。周明星作为第七医院支社的老社员,也是一名富有经验的麻醉科副主任医师。他与战友们被分配到两个重症病区,虽有些担心,但也勇敢地冲向高度感染风险的第一线。
在全院收治的一千余人中,患危重症的病人居多。许多危重症的新冠肺炎病人的体征特点是呼吸性困难,而引起全身性多发性的器官损坏,生命随时出现休克或死亡。治疗和抢救需要即刻成立“插管小分队”、“清肺小分队”,按照任务分工细致。大家都清楚地知道:这是极其高危的工作。但是,面对高度风险,周明星和麻醉的战友们没有退缩,冒着随时被感染的危险,冲锋一线立即投入紧急的战斗。经过几十天繁忙危险的战斗,终于迎来胜利的曙光。
李汉萍、王艳——居民健康守护者
第七医院支社社员大部分战斗在“主战场”,还有中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是抗疫中的“分战场”。李汉萍、王艳2位社员就是奋战在“分战场”的战士。
李汉萍是第七医院支社的老社员、副主任医师。退休后返聘回医院社区中心负责全科诊室医疗工作。在新冠肺疫情爆发以来,不顾高龄,身患甲亢、腰椎病等疾病,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几个小时不吃不喝坚持为社区居民服务,在疫情爆发最严重的时期,每天接诊几十名发热患者,包括确诊疑似新冠肺患者,虽然随时有感染风险,但是李汉萍没有退缩,没有请一天假,一直坚守岗位,是辖区居民健康的守护者。
坚守在社区前沿阵地的另一名社员王艳,担任中南街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的行政职务。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带领社区卫生服务的全体工作人员为了辖区居民的健康始终坚守在防控疫情第一线,从付家坡长途汽车站、辖区各个居委会、酒店隔离点到湖大康复者驿站,转战多个岗位。斗志昂扬、坚持守护着14个社区10多万名辖区居民的健康。
从1月22日至3月14日,该院累计接诊发热患者17613人,共收治住院患者656人,其中危重症患者占4成,出院492人,集中转院96人,最新数据显示,住院患者人数“清零”。在这次抗疫中,第七医院的18名九三学社社员坚守一线,留下了那些日日夜夜、奋力拼搏、与病毒生死较量、可歌可泣的“十八勇士”战斗故事。他们勇挑重担、恪尽职守,为打赢疫情阻击战作出了突出贡献。(九三学社武汉市委 吴杰峰、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