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防“疫”也要防“抑”


疫情突发,不仅威胁着公众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状态。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及时加强心理疏导,做好人文关怀,成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一环。

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九三学社昆明市委社员、云南省精神病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罗诚医生,带我们走进“后疫情”时代的心理世界。

问:说到新冠肺炎,很多人心理的第一反应就是“恐惧”,这种心理是如何产生的?

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们对具有危险信息的未知世界,具有恐惧是一种正常状态。我们人类从远古智人能够发展到今天,不但没被大自然和各种天敌所消灭和迫害,还能够越来越主动地控制这个地球,其本质之一就是人类具有一种高水平生命的自我保护的功能,这种自我保护功能,就是人类比其他物种更懂得和发现危险的来源,评估危险的严重性和自身应对能力,以及分析危险来临时怎么应对的能力,让我们不去以身涉险,回避和远离危险,这个过程就是恐惧,正是这种恐惧心理,人类得以保护自身安全和种族繁衍。从表现上来看就是我们对外界,保持有警惕之心、甄别之心、防卫之心、敬畏之心的恐惧心理,是一种正常人的正常心态。但当恐惧心理与自然危险不匹配的、过度的警惕、过度防卫,并形成了与自身健康和发展不利的状态时,才成为异常的恐惧障碍。这与每个人的应对外界危险的能力和自身评价有关,也与长期进化过程中大脑杏仁核的调节功能有关。

问:除了恐惧感之外,此次疫情对人们还会产生哪些心理影响?

答:目前,从我们的心理援助热线和网上咨询的情况来看,人们对本次疫情的恐惧感,似乎没有我们以为的那样严重。在疫情开始的时候,人们对疫情的原因、途径、扩散范围、感染后果的严重程度不清楚,那时候的咨询的确有很多具有明显恐惧特征,人们焦虑不安。但是随着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信息全面公开、防卫措施强劲有力以后,人们的恐惧随之消退。通过这次疫情,我认为总体而言,大部分人对卫生的认识,对细菌、病毒、消毒、防疫、隔离、个人防护将会有一个明显的认知提升,将很大的提高公众卫生素质,也将对政府强劲防疫有更全面的积极的认知,也自然而然接受了一次传染病普及教育。当然具体对极少数危险之中的感染者和高度可能被感染的医护人员就要两面看待了,对于原本心理健康的人员可能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对于原本心理健康基础相对薄弱的人,可能激活了他们焦虑、警惕,可能就会有程度不同的“心理创伤”了,也就是焦虑、抑郁、强迫等。

问:目前家长已经复工返岗了,但孩子们仍然还要待在家中闷着,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该如何解决?

答:孩子们生性好动,在长时间自由空间被相对限制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顺势疏导。

1.“新冠”正常化:孩子先天就有探索精神,和孩子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疾病,激活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研究和解释这种疾病的危险性和目前人类医疗的局限性,让孩子接纳隔离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2.引导自立自强:引导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利用这个在家的时间,学会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在自己掌控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到成就感。

3.合理的家庭行为:设计和培养适应家庭内环境的兴趣和爱好,对这些行为给予奖赏。

4.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规律的睡眠、进食、学习和活动,做成活动安排,可以减少因生物钟紊乱引起的情绪问题。

5.鼓励正常网络社会联系:把孩子当成成人,他也有他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秘密,鼓励与同龄人进行网络化的社会交往。

6.开展网络在线教育:在学校的帮助下进行网络学习,获得更多的外界资源,让他们的“宅生活”有任务有目标,自然就少了很多所谓的“苦闷”。

问:目前全国各地正逐渐复工复产,有一些人会感到害怕,心理上产生恐慌的现象,这该如何克服?

答:合理认识理解病毒毕竟是一种物质,不是所谓的“空穴来风”“无中生有”的瘟疫,有科学的防控方法,国家和地方、单位都有严格的防控措施,个人也有预防的应对措施。

我们对新冠的恐慌,不是说不要恐慌,而是要去接纳我们自己的“恐慌”,要认识到这种紧张是有必要的,提高自己的卫生防护意识才能更好地生活,不但要在现在,而且要在将来甚至一生之中都要有防护意识,减少传染性疾病的感染。而这样的防疫,主要是改变我们的行为习惯,如勤洗手、人多地方不咳嗽、与人亲近尽量保持卫生距离、不随意握手等等。卫生防疫,用科学的方式应对,不仅仅是对个人现在有利、更是对家人、朋友都有益处。

问:请总结传授一些切实有效的、能够立竿见影改善心理压力的“攻略”

答:每个人有每个人缓解自身压力的方式,可能都会有效果,科学上并没有一种万能的“攻略”可以作用于所有人,所谓的压力本质上是自我的焦虑体验,要解决这种感觉,从认知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可以有如下集中简单的方式,可概括成“正面现实、化整为零”。

1.回到今天:准备一个小本子,把过去的事情和还没有到来的事情写在纸上,今天只把今天应该去做的事情做完。

2.今日事今日毕:在自己的日记上每天早上,把当天要完成的任务列出清单,然后轻重缓急依次进行,做完的打一个勾,养成一个习惯就可以减轻我们的心理压力。

3.放松:最简单的“呼吸放松法”,学会缓慢而深的吸气3-4秒,屏住呼吸5-7秒,缓慢呼气7-8秒。

4.接纳和舍得:人生总是不会100%的完美,任何人生都是有舍有得,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舍与得之间总是不断地平衡,舍弃是为了更好地得到。所以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全、不全美,主动舍弃和安排自己的精力,就可以抓大放小,减轻压力的同时成就自己的人生。

问: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各地在原有心理热线的基础上设立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结合本地公众需求提供24小时免费心理咨询。请问昆明或者云南,有没有设立这个热线?

答:云南在心理热线方面,在全国是属于较早开展这些工作的,不但有,而且还很多。以云南省精神病医院、昆明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率先开展的热线。云南省心理热线12320-5(有6名专职人员开展工作),昆明市热线0871-65011111等等,我院不仅仅是热线,我们还开通了网络平台免费咨询,有17名专家在滇医通和其他平台进行义诊服务,这样的规模和层次,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在部分地州精神病医院和个别县区精神病医院、教育、公安等行业机构也都开通了类似服务。如果有心理方面的困扰,欢迎大家通过电话和网络的方式进行咨询。

问:大家都很关注“疫后”心理健康的问题,有没有简便易懂的方法,让大家评价自己是否心理健康?

答:心理健康评估有很多办法,一般全面而准全的方法一般会具有专业性,也比较复杂。如果自己某些方面心理健康不足,也可以使用比如“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等等,网上都有很多类似的工作和文字量表,学习并不难。如果说简单而又全面的量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简称SRQ-20)可以推荐,它是世界卫生组织 (WHO)发布的简易快速筛查工具,被《灾难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手册》收录,作为评估受灾群众心理健康状况的专业工具使用。

(九三学社昆明市委 王玉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