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疫情防控一线的“检测尖兵”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宁夏九三学社社员响应号召,履职尽责积极投身于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支队伍中有这样一位“战士”,她虽然不在临床救治一线,但她的岗位使她成为“隐形”的逆行者、疫情防控一线的“检测尖兵”。她就是九三学社社员、宁夏疾控中心检验所病毒科副主任技师吴忠兰。

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检测病毒样本是关键一步,吴忠兰就是样本检测队伍中的骨干。作为一支除医护人员外离病毒最近,但又最默默无闻的团队,吴忠兰和她的同事们组成的检测组,就像作战队伍中的尖兵一样,在进行着战斗搜索、侦察敌情的任务,通过他们的工作锁定敌人,让新冠病毒无所遁形,为指挥部迅速决策取得救治患者的作战胜利提供科学依据。

新年伊始,带着刚刚加入九三学社的喜悦,吴忠兰谋划着趁着春节假期一家回老家和自己的父母团聚,有两个月没见到父母了。然而,随着武汉传来的疫情消息让职业敏感度高的她意识到,疫情防控的警报就要拉响了,疾控人要度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了。

1月19日晚宁夏首例疑似患者出现,吴忠兰他们检测组在20日凌晨检测发现其样本核酸为阳性。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其为宁夏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病例。自20日我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的第一枪打响以来,吴忠兰和同事们白班夜班两班倒,始终奋战在检测确诊病例一线。

每次在实验室进行检测时,吴忠兰和同事按照规范穿着厚重的防护服、鞋套、手套,佩戴N95口罩和护目镜从生物安全柜中取出事先初步处理过的疑似病人样本进行核酸提取。这个过程需要两人一组默契配合,一人操作、一人协助,把病毒外面的壳进行破碎,将核酸从中提取出来,其间一丝不苟、精准操作防止病毒“逃逸”,造成危险。然后将配置后的反应体系放入实时荧光PCR仪器中进行核酸扩增反应检测,待反应结束后,按照实验室检测规程判断检测结果。出实验室后再用约半个小时小心翼翼脱下防护服进行消毒。整个实验过程5、6个小时,其间不能上厕所,因此每次上岗前都尽量少喝水,工作结束后又渴又累,每个人脸上也留下口罩、护目镜的压痕。

这样的工作每天都在重复。随着和病毒斗争的日趋激烈,自治区排查工作的不断深入,吴忠兰和同事们每天的检测量从近50份开始逐日上升,虽然后来有了五个市疾控中心的加入分担了任务量,但吴忠兰他们在检测最高峰时,一天检测了460余份,担子也着实不轻。面对危险而繁重的工作任务,吴忠兰不怕苦不怕累,因为她深知疫情就是战情,疫情就是命令,特殊时刻,要有“钉钉子精神”,扎根在最紧迫的地方。在检测量大的时候,她又主动请缨加入夜班行列……

吴忠兰作为单位从事病毒学检验工作十几年的技术骨干和科研骨干,她除了积极投身检测工作外,还负责第二梯队、第三梯队人员的培训,做好传帮带。她认真研究编写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及时撰写检验工作日志,编发工作信息。每天下班前因为要提前安排妥当下一天的事,从实验室应急物资,到检测组检测标本核实情况,都要仔细核对和记载,往往回到家已经晚上10点多,这已经成为她工作的常态,战“疫”打响以来几乎每天如此。

工作中吴忠兰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并有效的将想法付诸实践。在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之初,看到其他省份有临床典型症状的感染者但其核酸检测一直为阴性的报道,她及时总结我区的类似情况,对本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查找在采样、检测等环节可能存在的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并做以分析,证明咽拭子标本采集对核酸检测至关重要,提出了严格规范样本采集的要求。她的小小举动为检测方案的及时调整增加关键证据。

她还凭借着科研人员的敏锐洞察力,在疫情初期开始就思考宁夏如何开展新冠病毒肺炎的研究方向,挤出时间查阅科研文献、热点研究,不时与国内外专家讨论可行性和必要性,找出宁夏科研切入点。当自治区科技厅紧急启动科研攻关项目申报时,吴忠兰在不足24小时的时间里,连夜奋战,撰写出自治区疾控中心《基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毒性肺炎防控机制和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项目提纲。该项目涉及新冠病毒的病原学、引起病毒性肺炎病原体的病原学、基因组学、流行病学及预警机制的研究,还包括基于深度测序的新冠病毒溯源技术平台的建立及应用。该项目成功申报2020年度宁夏重点研发项目,获得自治区300万元的科研专项经费支持。

疫情防控这场阻击战和岗位职责让吴忠兰不能和父母团聚,也由于每天加班早出晚归,甚至不能回家,让她无法照顾孩子,孩子只能放在奶奶家,有时忙的几天都顾不上打一个电话,更别说辅导孩子上网课,承担家长的责任。但忠于职守的她无怨无悔,她常说“我们很幸运,是这场战役的直接参与者,是一线的防控者,与17年前相比,我们亲自见证祖国的强大,见证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所以,开心来工作吧。” (社宁夏区委组宣处 王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