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初的一天,我作为宝山区体育局支援高境镇社区的抗疫志愿者上岗了。我恶补了外出防护的常识,忐忑出家门,车驶过吴淞大桥和逸仙路高架,空荡荡的马路让人心里发慌。
到了高境镇后,镇政府召开了简单的欢迎会。与其他小伙伴守在社区门口做测温的“门神”不同,我就在镇政府里配合投促中心工作。
忙碌的工作人员没有时间介绍基本情况,好在有“度娘”,我通过搜索快速了解了高境镇的园区和商务楼宇等情况,以及疫情期间各单位的应对。此外,我还拿到一份文件,是某职能部门关于行业复工的统计上报通知。脑海里清晰浮现的是非典时期手工填写和传真上报的零报告。研究了文件,暗暗叫苦,用word做表要汇总还要根据商贸、餐饮、物流等行业做分类汇总。
紧锣密鼓检查
不等我理出头绪,对商业网点的检查工作已紧锣密鼓开始了。检查主要分为联络菜场、超市等开业及保障情况,协调药店的防疫物资供应情况,抽查应对有关市民举报等突发情况。来到昔日热闹的万达广场,在超市门口,看到营业员检查顾客戴口罩,测体温。车库入口的保安也做着同样的工作。市民们行色匆匆,不交头接耳,买好东西都走,全然没有往常的悠闲。药店大门紧闭,店员戴着口罩和手套开着小窗口接待顾客,墙上贴着口罩已售完,双黄连已售完的告示。老百姓彼此间隔一米距离,有人长吁短叹要买慢性病的药。
园区和商务楼宇的排摸工作也同步展开,不管企业大小,我们无差别走访,指导复工准备,收集好的经验,了解存在的问题。还要根据市政府不得早于2月10日复工的规定,做好宣传、指导和抽查。某天,上午我跑7家园区,下午跑6家园区,除了中午吃饭,回办公室后都在整理走访记录,第一时间向镇领导反馈口罩紧缺等问题。小伙伴惊讶地发现我们当天微信运动步数都超过了一万步。说真的,我们四处奔波,内心也时不时紧张。可当看到居委会干部、小区保安白天晚上忙碌着,市民群众被恐慌裹挟着,也就渐渐的不再害怕。投促中心的工作人员不停地说啊说,嗓子都嘶哑了。我主动冲在前面,轮换着问询企业的防疫方案,抽查公共区域的消毒记录等。
高手在民间,众多企业实力演绎了高境镇科创小镇的内涵。有的企业研发检测盒,有的为复工避免人流聚集启用身份证识别系统,有的研发小程序刷脸申请口罩预约,有的开发智能门禁系统,这些消息不仅需要及时反馈上去,也给我这个负责记录汇总的工作人员满满的力量,“5+2”“白+黑”地投入更多热情到工作中。
上海市民的自律也是众所周知的。上岗第一天接到有家小超市被举报不督促进出人员戴口罩,我们反复抽查了三次,到后来外出看不到一个不戴口罩的人。就算在镇政府办公室、会议室里都戴口罩,食堂里更是“高考式”吃饭,一人一座。2月10日,镇领导克服重重困难,带着5000只口罩去拜访重点企业雪中送炭,也切实解决企业的忧与愁。
继续坚持守护家园
小区门口出入的人越来越少,外卖和快递越来越多,市民的耐心也越来越差。我收集到相关情况后,汇总后上报。镇里适时开设了心理热线,有专业的心理医生值守,为疏导市民群众焦虑和郁闷做了一件实事。
寒潮来袭,所有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守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我继续每天用最快的速度熟悉情况,完成各种汇报材料和新闻稿,咬文嚼字、绞尽脑汁。表述“党员带头上、群众紧紧跟”,我用“发起动员令”;表述各园区在实施防疫措施上各展所长,用的是“拧紧螺丝钉”;有两篇保民生、促复工的文章还被高境镇微信公众号采用,产生数千的阅读量,有多位读者留言互动,给我不小的成就感。
至于统计工作,初始六天经历了表格版式和样式的四次巨变。可想而知,一线基层收集数据的单位更是叫苦连天。有次直接在电话里怼我,我忍着心里的委屈,也不敢拿人民日报评论文章《都什么时候,还填表抗疫》来安慰自己。我反复学习文件,帮助基层单位理解企业总人数和上岗总人数、未离沪人数和离沪人数等等统计口径,在汇总时不厌其烦做好各种备注,让做这项工作的人更理解工作意义,而不是为了应付。没想到,这居然和后面推出的各种颜色小区出入证和健康码的作用不谋而合、异曲同工。
因为疫情形势严峻,2月10日复工的比例不到一成,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成为防疫攻坚战的主旋律。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各级政府推出各种扶持政策像春风一样吹进人心。
温度一点一点攀升,马路上车越来越多,地铁里人也越来越多。每天看确诊疑似数据,经历了一天之内暴增,也经历了湖北以外连续十天无新增。我的心终于不再七上八下,继续着每天紧张而有序的工作。
如果说医护人员在病房和病毒近身肉搏是一线战场,那么守护在社区和市民群众共克时艰,守护园区帮助企业走上复工之路,这就是第二战场。这个全国人民共同经历的寒冬终将过去,我们一定会迎来2020年鸟语花香的春天。
(九三学社宝山区委 邬维玉 宝山区体育局群体科副主任科员、经济师,社市委体育专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