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武汉市江岸区塔子湖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正式休舱,王赤和他的志愿者团队终于在抗疫“长跑”中歇了一口气。
王赤,武汉市江岸区政协常委、九三学社武汉市江岸区工委副主委,他的这场“长跑”始于1月27日,武汉封城后的第4天。
周密谋划,助力防护用品生产
当时,作为江岸区科经局副局长的王赤下沉社区,先后在金银潭、同安两个社区参与社区管理和疫情防控。
下沉人员在社区的工作大同小异:居民普查、物资发放、隔离管控。王赤所在的社区,外来租户比较多,工作有难度。“有人拒绝检查,我们只有耐心做工作,反复开导。”
封城初期,疑似病人“入院难”是整个武汉市共同的痛点,王赤在社区里也碰上了一例。“病人入不了院,对我们发脾气。”
之前,市九三学社社员中也曾有遭遇亲人难以入院的问题,王赤曾帮忙协调安置,这为他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经验。
最终,在他和其他社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该患者得以及时确诊入院。
1月29日,王赤面前摆上了一道难题:武汉市一家生产医用防护服、口罩的省定点保障企业——卓协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在生产中需要五台封口机,用于包装防护服和口罩。
当前的问题是卓协的防护用品生产车间在新洲区,封口机的生产企业在江岸区,产品仓库在东西湖区,企业负责人在安徽。
在平日,这些人员物资的协调筹备非常容易,而在交通管制下,一切变得困难重重。
接到防疫指挥部要求后,王赤连夜和封口机生产企业负责人联系,找到了他们在武汉的代理人,获得了封口机的提货许可,随后又一边申请车辆通行证,一边安排人手去封口机仓库提货。
不料,武汉的代理人没有东西湖仓库的钥匙。
防疫任务十万火急!王赤喊来专业人士,试图撬开仓库大门的锁。由于仓库门锁异常坚固,根本无法从门外打开,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窗户进入。
在现场众人紧张的目光中,专业人士爬上高大库房的窗口,用钢锯拆掉了防护网,翻窗入库,打开库门。
很快,五台封口机送到了新洲。卓协生产车间里,医护人员最为急需的防护用品源源不断地被送到前线。
衣服每天湿几遍,干几遍
2月11日,塔子湖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开放,王赤的抗疫“跑道”转到了这里。他带领五名志愿者,为整个方舱医院提供“吃穿用”的日常生活保障。这其中,既有王赤多方联络从黄冈组织来的新鲜肉菜,也有九三学社王选基金捐赠的隔离衣、鞋套,不一而足。
“医院里面,病人七八百人,医护四五百人”,这一千多人的生活,都要靠他的团队来负责组织运送。
为方舱医院保供应,危险而艰苦。
“一开始还有防护服,我们都是做好防护,把东西搬到方舱医院的转运区,和病区就是一门之隔。”后来,防护服日益紧张,他们连转运区也不能进了,只能把东西搬到转运区门外,远远退开,再让里面的工作人员出来拿。
为了节省防护服使用,王赤和其他志愿者,每次搬运物资,不管多重多累,都不能停下来休息。
“我有网球肘,但是搬的时候不能停,要一口气搞完。”55岁的王赤笑谈,自己在方舱医院,就是整天“卖苦力”。
他粗略统计了一下,他和其他人,每天每人要搬运的物资,大概都在3-5吨左右。“衣服一天要汗湿几遍,干几遍,已经习惯了。”
从参与防疫工作起,由于担心家人的健康,王赤一直没有回家,住在志愿者宿舍里。“家里人每天也打电话问我的情况,问我有没有吃的。”
在网上,很多人惊叹“方舱医院的伙食好”。这后面,是众多像王赤一样的志愿者,坚持不懈地付出与努力。
现在,在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了近一个月的“好伙食“之后,他终于可以回家,吃到亲人烹制的饭菜。(九三学社武汉市委 李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