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上海抗疫故事】李长琳:属于校医的“一级响应”


一盒饺子是她的年夜饭,拼在一起的两个储物柜成了她的床……这是九三学社社员、上海理工大学卫生科科长李长琳医生的战“疫”日常。

1月24日,上海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李长琳的工作状态也切换为“战斗模式”。春节期间,她连着九天九夜值守卫生科值班室,忙着筹措防疫物资、跟踪密接人员、处置特情。“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的‘一级响应’就是快速、严格落实学校疫情防控措施,尽己所能守护师生健康平安!”

从遭遇战到阻击战

“这次疫情来得急,又临近春节,是一个‘遭遇战’,对我们快速应对和物资筹备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1月23日下午,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专题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战“疫”正式打响。

“今天开始我就不回去了,24小时在学校医务室值班。”李长琳给家人打完电话,又投入工作之中。事实上,学校的相关准备工作更早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当天下午,消毒过的温度计、口罩、三氯消毒片等就发放到留校学生的宿管阿姨手中。

“市面上的防护物资非常紧缺,我们1月19号开始就从各个渠道订货。为了保障后续的物资供应,卫生科每个医生最近都变成了‘小快手’,在网上抢购物资,还发动了家属齐上阵。” 李长琳介绍,卫生科还迅速设立了发热人员测温室,建立起发热学生就诊、转诊、隔离、追踪的操作规范,与学院老师、宿管一起跟踪诊断情况,并做好发热学生寝室隔离工作。

后勤、保卫、学工、宣传……在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学校的战“疫”防线迅速建立起来,为打好疫情阻击战做足准备。

将“一级响应”落细落实

学校战“疫”打响后,李长琳就驻扎在了卫生科值班室。睡储物柜、吃简餐,在生活上,这九天九夜她一直在“凑合”,可到了工作上,她却一点也不愿意将就。在李长琳的办公桌上,放着13个厚厚的登记本,详细记录在校师生每天的健康情况。

“我们经常说,李医生是个‘老黄牛’式的人,平时工作中就肯干、能干,这次应对疫情更是把‘老黄牛’精神发扬到极致。”校医张妮感慨道。“一级响应”意味着一级的担当、一级的作风和一级的效率,需要各层级快速精准的行动,在学校的部署下,卫生科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好应急措施、排查方案、密接预案,并有条不紊地推进。

除了疫情防控的常规工作,李长琳还随时准备处置突发状况。光电学院的熊同学因为是武汉户口,在浦东一家宾馆隔离时遇到了困难,在学校的帮助下才解决,期间,李长琳一直与社区、疾控部门进行协调,打了无数个沟通电话。“其实我本来心里是很慌的,但李医生每天给我打电话,听到她的声音就觉得安心很多,在学校的关心中安全度过了隔离期。”

战“疫”里的温情

李长琳的女儿今年上高三,正是学业最繁忙的时候,从“备战”那天算起,她已经二十多天没和女儿见过面了。“女儿知道我忙,都不敢主动联系我,怕打扰我工作,每次抽空和她说句话,她就来来回回叮嘱说‘妈妈,你要保护好自己,戴好口罩’……”

满满的情感都藏在平实的话语和支持的行动里,李长琳的爱人则在除夕辗转好几个超市买被子、牙刷牙膏,为她在学校的“持久战”做准备,顺带还帮忙买了几十个温度计消毒盒。

对李长琳来说,更多的温情倾注给了留校的学生。帮转诊的学生叫车,上门为发烧学生量体温、送口罩,每天询问密接学生的情况……版艺学院的田同学1月份从武汉返校,在校隔离期间,李长琳每天都会给她发微信,“体温多少度、身体感觉怎么样”“家里情况还好吗”“午饭吃的什么”。“孩子还小,一个人在寝室,我们不仅仅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更要在心理上给些疏导。”李长琳说道。

大上海一级响应,依靠的是许许多多李长琳这样的平凡人,他们坚守各自岗位,用“老黄牛”式的担当和温暖,为身边的人筑牢抵御疫情的防线。

图1:九三学社社员、学校卫生科科长李长琳医生

图2:李长琳在搬运物资

图3.4:李长琳的日常工作

图5:李长琳进行每日例行消毒